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养龙司来了龙头公司……

时间:2017-03-31

银昌友家门口的养殖场和别人的不一样。对于二者的差异,他很是津津乐道,跟人闲聊时,总要掰着手指头说道说道——

说是养殖场,却没有围墙,就是一片猕猴桃林,外围简单扯了几张破网子;里面养的,还有正宗的野鸡,能飞很高;五十多岁的银昌友有多重身份,既是员工,也是股东。

这里是息烽县养龙司镇大山村。村口立一块地界石,上面刻着“贵阳北界”几个字。“邻居”是遵义市播州区核桃村。至于“养龙司”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不是真的养过龙,银昌友不得而知,但他却清楚地知道一家龙头公司入驻大山村后带来的变化。

多年前,银昌友跟大部分乡亲一样,即使家里种了20多亩土地,日子还是过得干巴巴,“原因很简单,村子海拔高,自然条件差,种普通的包谷收成都不好。”

穷则思变。过够穷日子的大山村民不会安于现状,也想找一条能致富的路子。

大山村隔壁的核桃村,可是“货真价实”以核桃为产业来致富的。一界之隔,大山村也曾打起核桃的主意,在2010年时种了1200亩核桃。

然而,千余亩核桃并没有结出丰收的果实,最终惨淡收场。村支书银凯峰事后分析原因,还是大山村的海拔,远远超出核桃最佳生长的高度。大概是折腾累了,心灰意冷的大山村人,年轻的都选择出去打工,当时356户1075人仅有一半留守。

就像童话故事总有美丽转折一样,原本可能会一直保持沉寂的大山村,在引进一家龙头公司后,重新焕发了发展的活力。

2014年,贵州林宜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大山村。老板银筑就是大山村人,在外创业成功后想着要带领父老乡亲致富,还得益于这几年政府的农业扶持政策,就投资4000多万元创办了这家公司。

公司入驻之初,养龙司镇政府不遗余力地力推行“三变模式”,即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并在全镇选择试点村分别以资产(集体土地、荒山、闲置场地)入股、以资源(承包地)入股、以资金(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入股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大山村就是以土地入股的代表。

养龙司镇党委副书记左兆前介绍说,光靠村子发展不起来,原因有两个:没资源,没能人。公司的入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大山村抓住了这样的机遇。在经过第一年仅有不到一千亩土地入股公司后,村民看到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在村里修起办公楼、每年按时发放保底分红后,纷纷入股。如今,全村总共3500亩土地中有3000亩已经入股公司,这意味着,大山村村民除了自留的小菜园和不适宜种植的土地,基本都选择了入股。

土地入股后,公司先后种植了猕猴桃、脆红李,还发展林下养殖。全村人几乎都在公司打工,每天有80至100元不等的收入。前三年因为土地还没有收益,每亩入股土地还能得到200元的保底分红。

村民都很认真地解释:“这是分红,不同于土地流转费。三年过后,土地有了收益,公司将按亩产收益的百分之二进行分红,这可远远多于土地流转费的固定收入。”按照公司的预计,到明年,亩产值达到一至两万元,百分之六七十是纯收益,村民种植传统作物远不能与此相提并论。

两年前,银昌友就把家里的20多亩土地入股公司,现在还在公司负责饲养野鸡。“以前没养过野鸡,现在一样养得好;以前过穷日子没敢想能富,现在看来,咱们离好日子也不远了。”银昌友说。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记者:李春明)

■编后

大山村的土风变奏曲

青柳

养龙司镇引进的龙头公司,就好比亚马逊雨林扇动翅膀的蝴蝶,大山村里一切的“变”,都由此而生。

大山村的生产方式变了。种了几十年的土地,如今变成了农民入股的资产,原来一度被撂荒的东西也可以产生无法估量的附加值。

银昌友的身份变了。当了几十年的农民,如今变成了“股东”的头衔,原来都市人的东西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田野的景象变了。待了几十年的农村,如今变成了鲜果落满坡的香饽饽,原来乡愁是如此有魅力。

为何会变?因为原来的大山村,穷!

穷则变。当田野荒芜、日子紧巴、年轻人纷纷逃离时,大山村人不想安于现状,心里有改变这一切的冲动。

变则通。真要变,开始并不容易。尤其对于像银昌友那样的农民,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把依附着的土地“交”出去,总要有个过程。

好在农民看到了实在的好处。入股的土地从第一年的不足1000亩,到现在的3000亩,这就是致富思路变化的结果。

致富路通了,想必好日子也会长长久久。正所谓“通则久”。

现在,银昌友总是津津乐道村里的变化。他掰扯的手指头,在创作着一篇美好生活的乐章,其中响彻山谷的,就是那首大山村的土风变奏曲。

  • 上一篇:老票友玩“众筹” 戏曲文化来弘扬
  • 下一篇:公益电影《啊,老兵》 4月在筑开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