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记者探访大十字建设工地 建筑者赶工期拼尽全力

时间:2017-03-30

  余永龙(右二)在工地安检。

    贵阳大十字工程为什么进展这样快?交通为何能有序通行?昨日,记者在贵阳大十字地下通道改造项目建设工地了解到,为确保项目地面部分工程今年12月底完成全面恢复车辆正常通行,数百名建设工人和管理者每天24小时三班倒,冒酷暑、战高温、斗大雨,快速推进项目建设。然而在鏖战的背后,却有着无数的感人故事,许多“夫妻工”、“父子兵”、“夜猫子”建设者工作在工地、生活在工地、一家老小团聚在工地,记者了解到了几位主力技术骨干舍家赶工的故事。

    “父子兵”上阵

    记者昨日在工地采访时,中铁二局一公司大十字地下通道项目部安全总监余永龙,正在工地指导施工人员正确使用氧气瓶。

    现年55岁的余永龙是四川达州人,他个头不高,文质彬彬,1980年到贵阳参加工作。“安全、质量就是我的责任。”余永龙是搞测量出身的,进驻大十字工地后,他和其他建设者一样,全站仪、水准仪、三脚架、塔尺……这就是每天工地生活的全部。这30多年,他施测过的施工点不计其数,测量的数据以万计,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

    大十字项目开工不久,他对管段内的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研究,查找每项单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环节,找出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及时纠正,以实现安全预控零误差。

    “作为一名测量工,责任重大,不能出一点点差错。”余永龙这种严谨精神感染了他的儿子余勇。余勇现在也在中铁二局一公司工作,被安排在大十字工地担任工程部长。现年30岁的余勇家住花溪区,自大十字工程开工以来,他就进驻工地。为了一家人每周见一面,余勇就让妻子在每个周末开车将母亲、女儿送到工地上来。一家人只能在工地短暂地见一面后,父子俩又要回到各自繁忙的工作岗位上。

    “夜猫子”坚守

    大十字工地还有一位建设者刘孝堂。今年2月,刘孝堂受安排进驻工地任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大十字天桥拆除、管线改迁等难题都是他负责完成的。

    刘孝堂介绍,在拆除大十字天桥时,通过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细致考察,人车流量大、施工扰民和管线改迁是影响拆除工作的重要原因。他带领施工员、技术员攻坚克难,最终提前完成大十字天桥拆除工作。“特别是因施工造成的交通拥堵,成为市民最关注的问题。白天不能进行混凝土灌注和出渣作业,施工作业只能在晚上12点至凌晨6点进行。”为缓解交通压力,刘孝堂协助相关部门实施“盖挖法”施工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最大的车辆通行量。

    从开工以来,刘孝堂一直坚守岗位,没有半点松懈。当夜晚12点大家休息时,刘孝堂则开始上班,上夜班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值夜班时,他要合理利用这短短的6个小时组织现场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等,对15辆除渣车和11辆罐车的进出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作业区域白天交通畅通。由于他经常熬夜值班,白天还要组织协调车辆、设备和物资进场,提前进行人员工作安排,组织现场绑扎钢筋等,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代瑞 记者 贾华 摄影报道)

  • 上一篇:贵阳4岁男童19楼坠楼奇迹生还后续 生命体征平稳
  • 下一篇:贵阳火车站一孕妇突然临盆 候车室变成临时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