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广西农科院探索建设特色作物试验站观察

时间:2017-07-11

创・发展

农业科技走进田间地头

――广西农科院探索建设特色作物试验站观察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罗琦通讯员关妮纳陆建勋

上思县的香糯、都安的红薯粉丝、永福的罗汉果、凤山的核桃……6月27日,在靖西市举行的广西农科院分院及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特色农产品(及衍生加工品)现场观摩交流会上,60多种特色农产品及衍生加工品的科研成果一一呈现在长达数十米的展示区里,让人强烈感受到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带来的科技推广之变。

从2014年起,我区通过改革发挥自治区级农科院所的带动作用,盘活现有基层农科院所的资源,探索建设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并让试验站“上联”自治区和市级农科院所,“横联”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下联”千家万户的农民,成为当地特色产业技术发展的主要阵地、承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平台。

A

基层农科所活起来

广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温光条件好和物种资源丰富,土壤、气候、生态类型多样,特色作物种类繁多,这些条件决定了科技推广也应因地而异。

然而,在过去,全区市县一级农科所中大部分没有正常开展业务,相当一部分农科所已处于有人无地状态,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更难以谈起给农民推广技术。

农民需要适合当地的科学技术,而自身难保的当地农科所却无力满足农民需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自治区农业厅和广西农科院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开展市县农科院所改革的建议。

2014年11月,《广西市县农科院所改革方案》正式印发。其中,由自治区农业厅和广西农科院联合在有条件的特别是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所在县(市、区)农科所,分批建立50-60个特色作物试验站。

这项改革最大的特点是不改变原来基层农科所的机构编制、管理体制,通过创新合作机制,畅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渠道。“改革之后,自治区农科院所更像大脑,有强大的技术储备;分院更像身体,可以起到更好的联结作用;而试验站就是‘腿’,可以把技术落实到田间。”自治区农业厅科技教育处处长陈明伟这般评价。

短短两年多,在自治区农业厅与广西农科院“厅院合作”机制引导下,12个广西农科院市级分院、60个县域特色作物试验站分批建立。由自治区级农业主管部门主导,以自治区带市,以自治区、市带县的农业科研新机制创新搭建,自治区、市、县三级农业科研体系得到全面重构,焕发出新的生机。

下一页第[1][2][3]页

  • 上一篇:全球乳业领袖聚首"中国乳都" 蒙牛树乳业可持续发展标杆
  • 下一篇:中美专家携手关注妇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