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廿年不忘 习近平心系香江之同根篇

时间:2017-06-26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习近平

  1997年7月1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洗刷掉香港150多年的屈辱。五星红旗伴随着雄浑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徐徐升起。 

  几番风雨,几多磨难,内地与香港同根同源,短暂的分离抵不过浓浓的血脉情深。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在“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下,二十年来,久别重聚的中华儿女始终坚守着民族团结统一之根本,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也愈加焕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一国:血脉相连 休戚与共

  “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这首1997年发行的歌曲《中国人》,唱出了无数香港同胞的认同与期盼。香港回归二十年,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二十年。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海内外各界高度关注新时期中央对港澳的方针政策会不会发生改变。一个多月以后,习近平在中南海会见了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习近平明确表态:“大家都很关心中央领导集体实现新老交替后,中央对香港、澳门的方针政策会不会发生变化。今天,我想借此机会重申: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严格按照基本法办事的方针不会变;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履行职责的决心不会变;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的政策也不会变。”三个“不会改变”掷地有声,给港澳同胞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面对近几年香港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强调,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2017年两会,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维多利亚港潮起潮退,太平山顶日出日落,紫荆花开春华秋实,东方之珠风采依旧,赤子之心从未改变。“香港一直是一个中国城市,从未把北大西洋中的那几个潮湿岛屿当成祖国,她向来都有一个美好的祖国。”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时代》周刊这样写道。

  “回归前拿的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现在是中国的特区护照,拿着特区护照,我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很自豪。”香港市民蓝国伦这样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单是回归后身份的变化,更是感情的认同,血缘的归属。

  的确,回归前的香港同胞只有“城籍”,没有“国籍”;只有专业教育,没有国民教育,缺乏对祖国的了解和认知。但是,两地人民血浓于水的感情从未割断。

  2003年,香港爆发“非典”疫情,对经济民生造成严重冲击。凭借港人的团结坚强和内地的大力援助,这场持续数月的疫情终被控制。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香港同胞纷纷伸出援手,共投入100亿港元支援灾区重建。

  即使在回归以前,香港同胞亦时时心系祖国。从大兴安岭火灾、华东水灾、云南地震、广东风灾等救灾捐赠活动,到“希望工程”、“苗圃行动”、“春蕾工程”等扶贫助学活动,再到“健康快车”、“光明行动”、“亮睛工程”等医治病患同胞行动,广大香港同胞无不是在无私捐助。霍英东、李嘉诚、蒙民伟、邵逸夫、李兆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镌刻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校园建筑上。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香港的前途与祖国休戚与共。正如习近平所说,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

下一页第[1][2][3]页

  • 上一篇: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开工 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图)
  • 下一篇:南宁警方"神剑"斩毒瘤 小心!新型毒品伪装成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