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西新闻

百里秀美邕江:一湾江水穿城过 吟唱两岸民族风

时间:2018-04-26

南宁港邕江岸边的渔船上,一场古老淳朴的“水上婚礼”正在举行(资料图) 记者 段柳健 摄

花婆民俗巡游活动中,花婆送福飘色彩车在巡游(资料图)记者 刘增璇 摄

逢周六和周日,新会书院里都会上演邕剧和粤剧 记者 赖有光 摄

 每月16日是家婚礼叹歌队固定排练的日子,作为传承人,梁碧云(中)希望将家婚礼继续发扬 记者 赖有光 摄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萍叶沾兰浆,林花拂柳旗……”大唐年间,监察御史李峤乘船回朝时,以唐诗《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描绘了在河水丰盈、宽阔平缓的邕江行舟时的情景。宋代词人秦观则对南宁留下了“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若江南”的赞叹。

千百年来,邕江平静安详地流淌,滋润了南宁这方水土,而相沿积久、广为传承的民风民俗,恰如一首首源于生活的抒情诗,闪耀着一个地方,一段历史的光华,更唤起人们对南宁的古老记忆。

传统民俗

丰富活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莺飞草长春风暖,正是欢歌踏舞时。“壮族三月三”的余韵尚未褪去,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八方游客感受到艺术风格独特、民族特色鲜明、地域色彩浓郁的壮乡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南宁,因民间信仰而流传至今的传统民俗可谓深入人心。“古时,人们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加上对于灾祸病疫的恐惧,只能依靠宗教信仰以慰心胸。”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梁佐举例说,壮族万寿节、壮族芭蕉香火龙、南宁大王节、斑山庙会等以祭祀、祈福为主的非遗项目均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

岁月更迭,曾经寄托信仰的“神”在民众心中多了一分人情味,也更具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南宁花婆节。南宁花婆节根植于花婆信仰,乃南宁先民对“花”图腾崇拜的遗风。据民国刘锡蕃《岭表纪蛮》记载:“僮(壮)俗祀‘圣母’。阴历二月二日,花婆诞期,搭彩楼,建斋醮。”南宁花婆诞辰各地不尽一致,隆安县以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为花婆诞辰,南宁市郊的平话人聚居地则在农历三月初六过节。

而在邕宁区蒲庙镇,花婆节则被赋予了积德行善的寓意。相传在蒲庙镇五圣宫对面的码头,有一位乐善好施的阿婆常常给过往商客卖粥,如碰上穷人总会免费施粥。乡亲们为了纪念她,不仅建了花婆庙,还会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举行纪念活动。58岁的黄素荣是当地花婆队的一员,“节日那天,我们会举办花婆施粥、放花灯、巡游等民俗活动,发扬蒲庙花婆的精神”。 她一边形容节日当天的盛况,一边念起白话民谣“花婆粥,滚碌碌,慢慢食,都有福。食了粥,身体好,家业旺,心舒服……”

下一页第[1][2]页

  • 上一篇:"乱鸣喇叭"怎认定?南宁交警:快环内鸣喇叭即违法
  • 下一篇:陆川一男子微信“艳遇”堕“情网” 被骗2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