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韶关大型采茶戏《枫树湾近事》引起强烈反响

时间:2017-11-23

  《枫树湾近事》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形式,融入粤北文化元素,结合时代特点,带给观众的是一道文化艺术大餐。《枫树湾近事》成功的背后,既有主创人员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精心构思情节,巧妙安排剧情,同时又有参演人员辛苦排练,以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演技征服观众,它是粤北文化工作者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观众:这是一道文化艺术大餐

  21日,由韶关本土创作、排练的大型采茶戏《枫树湾近事》参演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演员们的倾情演出不时博得阵阵喝彩。演出结束时,400名观众集体起立鼓掌,掌声久久不息。“一个地方戏曲,能受到现场观众这样的热捧,这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场景。”在广州观看演出的吴先生大发感慨。  

  “这部戏不仅有很强的观赏性,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戏曲展现的是年轻人的感情故事,表现的却是新时代农村脱贫致富的奋斗精神和精准扶贫给粤北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一道难得的精神文化大餐。”来自深圳的蔡先生说道。  

  广州本地市民邱女士则深深地为舞台上呈现的唯美场景所折服。“优美的舞姿,酷炫的灯光,精湛的演技,让人耳目一新。戏曲节奏明快,情节引人入胜,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戏曲的认识,我和家人都非常喜欢。”  

  “绕梁音,妙曼舞,韵味长。亦庄亦谐,精准扶贫来种桑。”一名观众在21日观看了《枫树湾近事》这部采茶戏后,有感而发填词《水调歌头》一首,盛赞这部戏。  

  “阔别了6年再次参加省级舞台展出粤北文化,真是难能可贵。”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梁成斌感叹道。据介绍,戏曲得到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与广泛赞誉,让粤北文化工作者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主创人员:要为百姓写戏

  这部戏是如何出炉的呢?作为主创人员之一的编剧郭福平感触良多。  

  “我要为百姓写戏。”郭福平谈到创作这部戏的感受时表示,他创作这部戏就是要展示粤北采茶戏的特色,突出戏曲行当表演程式,并力求表现形式上的创新,以轻松喜剧的风格,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粤北采茶戏更好地传承发展。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材呢?  

  郭福平表示,韶关近几年脱贫奔康取得很大成绩,特别是精准帮扶更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福平在农村发现有位外出打工青年回乡创业,不但自己脱贫,还带动村民致富,其中发生了许多曲折的爱情故事。“我们不是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韶关故事么?我决意在这个大背景下展开戏剧情节。”郭福平眼前一亮。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生活,深入基层采访,郭福平得到了自己需要的素材。他在创作中以事件为切入点,重点描述几位年轻人感情的纠葛。通过感情的冲突,表现当代农村青年如何正确对待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并通过剧情的发展,展现农村脱贫致富的生活场景和粤北乡村新的变化和美好图景。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作。我将继续为群众百姓写戏,为传承发展粤北采茶戏作出努力。”郭福平说道。

  演员:10月磨砺,终成一剑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枫树湾近事》的成功,离不开参演人员幕后艰辛的排练。  

  演出排练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办公楼,排练厅也是临时借用的;没有空调,几台风扇成了演员们消暑纳凉的工具。一杯开水、两袋金银花、三颗牛黄丸,就是排练场演员们清热祛火、清嗓解乏、清咽利喉的标准套餐。  

  顶着高温酷暑,演员们开始了没有休息日的排练。饰演李秋华的演员罗成告诉记者,此次表演从创作、排演到演出共花了10个月左右的时间准备,剧本更是反复修改了7稿。期间反复排练的日子持续将近4个月。民乐组、导演组和剧目组一如既往地对戏剧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指正修改,反复多次,直到满意为止。  

  “演员们不管多苦多累,只要能为艺术、为采茶戏作出贡献就心满意足。”罗成表示,这次成功参演是粤北采茶戏走出韶关,走向全省的一个标志。他非常欣慰的是,很多年轻人也来观看演出,并开始喜爱粤北采茶戏,这是对粤北文化很好的发展与传承。“未来我们将努力创作排演,把更多、更好的戏目呈现给大家,让韶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得更长更远。”罗成说道。

  • 上一篇:禅城超燃针织时尚秀上演
  • 下一篇:韶关开展201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