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小心:“本地熟人”电话诈骗多人中招

时间:2017-09-28

  近段时间,不少市民都接到了一些“熟人”的电话,熟人在电话中用阳江话表明自己的身份,随后以各种理由让市民转账汇款。阳江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以下简称“阳江市反诈骗中心”)介绍,9月阳江市发生多起冒充熟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件,诈骗金额逾10.7万元,其中最多一笔为4万元,占据同期电信诈骗案件的一半。

  民警提醒市民,不法分子冒充熟人的诈骗手法已从“乱枪打鸟”升级为“精准下套”。遇到“熟人”请求帮助时,市民最好通过多种渠道核实其是否为本人,涉及钱财时不要轻易允诺,尤其是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开户名不是其本人,更应提高警惕,以免上当。

  想办转学被假冒校长骗走4万

  9月11日,市民莫女士(化名)接到手机号码为1353387××××的电话,对方用阳江话自称是某学校的校长。因莫女士想给孩子转学至该校,此前已咨询相关事宜,所以就相信了对方。校长在电话中让莫女士第二天去学校与他详谈。

  第二日,校长致电莫女士,称当日突然有两个领导来学校检查,需要打点一下,让她帮忙买两个信封。当莫女士到达时,校长在电话中表示,自己身上没带那么多现金,让她帮忙取4万元带给他,之后他再还给她。待莫女士在银行准备取钱时,校长又以“领导还没离开,不方便见面”的理由,提供了一个户名为“吴炎新”的银行账户,让莫女士通过ATM柜员机直接转账给对方。

  汇钱后,莫女士来到学校校长室,和校长说起情况,校长一头雾水,表示自己从未联系过莫女士。莫女士这才醒悟过来,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被假冒校长骗走了4万元,赶紧拨打110报案。

  阳江话套近乎实施“精准下套”

  近期,一些市民发现,近来接到的“熟人”电话,其口音从原来的普通话变为了阳江话,一不留心容易混淆视听,让人难辨真假。阳江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杨警官介绍,不法分子冒充熟人的诈骗手法已经升级,从原来普通话的“猜猜我是谁”的“乱枪打鸟”,演变为阳江话的“我是某某某”的“精准下套”。他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个人信息被泄露,让不法分子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认亲”,实施精准诈骗。

  杨警官表示,9月阳江市冒充熟人的电信诈骗案件呈上升态势,已有数人上当受骗,被骗金额达10.7万元,其中最多的就是莫女士这一案,被骗走4万元。冒充熟人实施诈骗的案件,已占据9月同期电信诈骗案件的一半。

  “熟人”电话认亲索财不可轻信

  面对当前不法分子冒充熟人的精准诈骗手法,杨警官提醒,对于在电话或者短信等渠道进行“认亲”的“熟人”,市民应多加提防,不要轻信。遇到“熟人”在电话中求救借钱时,市民应当找借口拖延,然后通过其他途径来确认其是否为本人,尤其要留意一些刚刚联系上或者更换电话号码的“熟人”,必要时可向其周边人员或者拨通原来号码进行核实。如对方提供的银行账号开户名不是其本人时,市民不要随意转账,可约“熟人”见面给,否则不予借款。

  诈骗案发生后,市民最好第一时间拨打发卡银行客服电话挂失或者更改密码。及时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提供对方银行账号,由公安机关对相关账户进行紧急止付。

  • 上一篇:陈小山到阳西县调研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 下一篇:阳东区打造特色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