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绿色化升级!湖州产业如何“点绿成金”?

时间:2017-09-01

湖州市吴兴区妙兴镇不少村民在屋顶安装了光伏设备并网发电。资料图片

  多年来,坚守生态红线的湖州,一直在强化绿色的城市底色。而如何在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实现发展,并转化为金山银山,是多年来湖州一直在求索、也在一路践行的深刻命题。

  记者到湖州多地走访后,这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绿色崛起路径在记者眼里逐渐清晰。铁腕治污发展循环经济、立足优质的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绿色金融“点绿成金”……这些大刀阔斧却方向明确的动作下,湖州走出了一条产业绿色化升级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叶石界

  铁腕整治

  蓄电池企业从22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却增了14倍

  2009年,天能集团投资18亿元,在长兴县建设了年处理15万吨废旧电池的循环经济产业园,主要从事废铅蓄电池的回收、处置和再生利用。

  这个位于长兴县和平镇的废旧电池处理基地,树木青翠,鸟语花香。木板砌成休息区、展览区,点缀在树丛中。旁边的分拣和精练工厂内部,除了庞大而负责的设备外,地面也颇为整洁。

  天能集团党群部相关负责人黄炜告诉记者,将废酸提纯为浓酸、将铅膏熔炼制作电池板栅、将废塑料造粒制作电池外壳,经过这样的循环利用后,被送到这个基地的废旧电池,物料、金属、塑料回收率达99%,废酸、废水100%回收再利用。而基于这样的业务,今年公司将实行60亿元的产值。

  整个过程采取全湿密闭、全自动化处理,减少了人与废电池的直接基础,避免了二次污染。记者看到,该基地一个露天的废水处理池里,还养着鲤鱼。“这是我们经过最后一个环节处理流出来的水,已经完全达标了。”黄炜说。

  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当地“绿色工业”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为了发展绿色制造,湖州进行了铁腕整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耗能高消耗重污染行业、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共关停1612家污染型企业。在整治之余,也推动金属型材、现代纺织等传统行业加快绿色化升级,培育环保型的高新技术企业。

  比如该市的蓄电池行业,通过两轮整治实现“脱胎换骨”,企业由22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却增长了14倍、税收增长了6倍。而长兴县在推动蓄电池产业向新能源行业升级过程中,则集聚了34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产值超过了100亿元。

  与此同时,该市也在大力培养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以及新能源汽车、美妆、地理信息等新兴产业。“‘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并举,是我们打造绿色制造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湖州市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会议梅州作交流发言
  • 下一篇:惠州三大运营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