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清远清城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时间:2017-08-30

    日前,清城区顺利通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验收工作。近年来,清城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每年投入不少于35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基本解决运作经费,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截至目前,全区已核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权属证书304本,确权率达到98.8%。

  清城区绩效评价验收等级为优秀

  在此前召开的清城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绩效考核评价验收会议上,专家组听取了清城区人民政府对本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总结报告,并实地查勘源潭镇新马围和大连灌区、东城街道黄鸡洞水库、鸡肋岗电排站等4宗工程。最后,专家组对照《绩效评价办法》中的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评定清城区绩效评价验收等级为优秀。

  据了解,清城区小型水利工程点多面广,现有小堤围37条,总长度为165.15公里,捍卫耕地面积23.48万亩,捍卫人口52.94万人;小型水库64宗,集雨面积74平方公里,总库容5687.6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51万亩;小型电排站29宗,总装机容量28455.2千瓦,共受益面积13.63万亩。安全饮用水工程33宗,受益人口约6000人;小电站17宗;小型灌区89处(其中:山塘100宗,小陂头318宗,小泵站209宗,灌渠680宗)。全区水利工程形成了“排、灌、蓄、引、提”相结合的水利体系,有力保障清城区防洪安全,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保障。目前,清城区基本实现镇镇有水管所(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用水协会、村村有水管员、宗宗工程有人管和有钱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状况得到改善,改变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用无人管无钱管的状况。

  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深化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清城区还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的深化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全区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截至目前,清城区已核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权属证书304本:其中小型水库63宗,小灌区89处(其中:山塘100宗,小型引水工程(渠道)680宗,电灌站209宗,小型陂头318宗),堤防工程37宗,小水闸81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宗,电排站29宗。确权率达到98.8%。

  同时,清城区现已基本实现“镇镇都有水管所、镇镇都有用水协会、村村都有水管员、宗宗工程有人管有钱管”的目标,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确保效益长期发挥,彻底克服了以往小型水利工程有人用无人管的恶性局面。

  在落实管护经费方面,明确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的来源。每年由区财政给予每个行政村5000元补助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每年还对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一定补助。其中,具有防洪安全等功能的小水库、小堤防的管护经费分别为每宗4000元、每公里6000元;中央财政下达2016年467.4万元维修养护经费足额发放到各街镇用于维修管护工作;推行区级“以奖代补”财政奖补机制,引导农民用水协会按“一事一议”机制,投资投劳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通过以上筹资办法,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350万元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基本解决运作经费,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据悉,今年,清城区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利用中央补助的管护资金,通过集中购买服务形式,统一委托社会专业队伍对全区64宗小型水库和部分小型堤防进行管护。

  下一步,清城区还将举办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培训会议,并组织各街镇农办、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全区各类小型水利工程进行调查摸底,通过现场核实,查阅资料,明晰工程特性,登记造册,并委托第三方测绘公司进行坐标测量及制作小型水利工程附图,为工程的管理权属证书核发工作奠定基础。

  • 上一篇:广东扶贫工作队:“你出土地,我们帮你建房”
  • 下一篇:探索新能源发展模式 在清远打造绿色能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