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喜迎党的十九大 我为家乡点赞】华池县白马乡杜寨子村的“小康路”

时间:2017-09-02

【喜迎党的十九大 我为家乡点赞】杜寨子村的“小康路”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徐爱龙 张富贵

  今年56岁的张畴仁家住华池县白马乡杜寨子行政村王河自然村,王河村是个山村,出行不便让张畴仁“难肠”了很多年。

  通往山上的路是上世纪90年代村民筹钱修建的,后虽经多次翻修,但都没能解决崎岖不平、排水不畅、坡陡弯急等问题。晴天,路面有一尺左右厚的浮土,下趟山回来,整个人变成了“土疙瘩”;一场大雨,路面就会被冲毁,十天半月下不了山。最让人头疼的是山脚下那条河,村民们对这条河真是“爱之深,恨之切”,饮水浇灌离不了它,但每到春季冰雪消融或汛期来临时,除非踏淤泥、趟洪水过去,否则,少则几天,多则一半个月都无法过河。家里打的粮食拉不出去,外面买的东西运不回来;等到能过河的时候,粮食又掉价了……

  “望山发愁”“望河兴叹”的日子在2015年发生了改变,政府帮助王河村修建了漫水桥,并将1.5公里的山路修成了砂石公路。2016年张畴仁家的玉米被农副产品收购商上门收购,卖了个好价钱。“自从建桥修路后,我们出门很方便,种的粮食也能及时卖出去,解决了我们几辈人的难题。”张畴仁激动地说。

  这样的喜人变化同样发生在杜寨子行政村的姚河自然村,村民武迎举家住姚河村最偏远的山头,一条土路是通往外界的唯一要道,路窄、土厚、坡陡、弯急,下雨天泥泞湿滑、阴雨连绵时几天下不了山,山脚下的那条河同样也是出行的“拦路虎”。2013年,政府帮助姚河村修建了漫水桥,同时将7.6公里土路修成了砂石公路,路面宽了、坡度缓了、排水畅了,出行不再难了。

  五年来,政府帮助杜寨子行政村建成漫水桥6座,在建2座;修建砂石公路19公里,沥青公路2.5公里。这些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保障了村民便捷出行、安全出行,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真正成为脱贫致富路、小康生活路。

  • 上一篇:兰州公积金贷款9月4日起执行区域差别化信贷政策
  • 下一篇: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