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清风时评】杨恒:从文风到作风

时间:2017-04-14

  杨恒

  近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经典作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被平实朴素的文风所吸引。通篇口语化的讲话,难掩其真知灼见。

  好的讲话,往往没有多少形容词,也不用多少修辞手法,自然而然,讲得清楚,听得明白,不仅和读者之间没有距离,反而能够引起更广泛的共鸣。这种文风应该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文风。

  学习这种文风太有必要了。因为那些对仗工整、用词考究、精雕细琢过多的讲话、报告、总结,的确让作者和读者都深感痛苦。

  为什么痛苦呢?一是材料多。凡是要讲的、要做的都得写成材料。没有材料,仿佛机关无法运转,工作无法开展,甚至寸步难行。当材料成为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必需载体,机关工作就自然而然地患上“材料依赖症”,不多不行。二是领导对材料的要求高。尽管这是必要的,但也要看高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把修辞放在第一位,准备材料的人得掉多少书袋,管它是不是以词害意,还是词不达意。如果要求是“本本主义”,一切照搬,生搬硬套,写这样的材料不是苦了,而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如果还要求把没做的写出来,做得不好的掩盖住,更是难上加难,苦上加苦。三是材料攀比之风重。比工作实绩,也比材料表达。两个兄弟单位向上级部门汇报,效果好不好,关键在材料,干得实不如写得巧。人家讲话有文采、有气势,我的讲话太平了,怎么办?只好下更多的功夫在材料上!

  这是说写材料的痛苦。那么听讲话、听汇报、读材料的人苦不苦呢?我想也是苦的。苦,是因为太多,听不过来,读不过来。同一个事,领导接连讲了三四次,第一个还没落实,第二个又来了,听不听,怎么办,疲于应付,能不苦吗?还是同一个事,从开始到干成,翻来覆去地写汇报,生怕说不清楚,领导没看明白,写得长,写得勤,结果干了一米高的事,写了三米高的材料,领导读都读不完,苦呀!

  坏的文风,看起来是形式主义,说到底是官僚主义。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说,材料无非两种,一种是面向大众的。有的单位领导,讲话成瘾,凡事都讲,一讲半天,一周五次,只顾讲得痛快,不管听的效果,更不管是否会妨害工作、贻误工作。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实事求是,仅仅从文字上下功夫,永远干不好工作。还有一种材料是面向个体的。向上级汇报的材料多了,就会割裂上级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上级了解情况其实很简单,与其认认真真批阅材料,不如田间地头俯身一看。官僚主义最喜欢纸上谈兵,热热闹闹、忙忙碌碌,看上去很美。

  学文风,说到底是学作风。党的宣传工作提倡“走转改”,“走基层”是文风、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关材料工作也一样,接地气、接实际、接群众的嘴和耳,才会接近材料对于机关工作的本质意义。

  • 上一篇:定西市安定区纪委注重廉政文化建设
  • 下一篇:武威开展扶贫资金监管集中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