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看法】江德斌:“企业办园”应走市场化道路

时间:2018-01-31

  【看法】“企业办园”应走市场化道路

  江德斌

  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在北京一度盛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达到顶峰。到90年代,伴随着国企改制,同时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企事业单位自办幼儿园、托儿所的需求和市场锐减,开始逐渐减少,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迅速消失。现如今,二孩时代来了,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17万缺口”,机关、企事业单位是否应再恢复办园来解决这么大的缺口?有支持声,也有包含各种担忧的反对声。(1月29日《北京青年报》)

  长期以来,各地幼儿园数量不足,普遍存在入园难、学费贵等问题,可谓处于供需失衡状态,有人戏称抢入园资格的激烈程度堪比高考。在二孩时代来临后,入园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仅北京就有17万缺口。可以预见,如果不尽快增加幼儿园数量,缓解入园难的话,市民的焦虑感将愈发严重。于是就不难理解,企业办园的模式重回公众视野,再次引起各方的思考和激烈争论。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普遍采取大包大揽制度,形成了机关、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毫不夸张地说,在一个大型机关、国企里,职工们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可以不出大门,在单位内部解决掉,包括子女的入园上学问题。这样一来,职工虽能享受到优厚福利,但也产生了很多弊病,比如效率低下、分配不公等。如此还会滋生懒惰情绪,让很多人安于现状,失去敢于闯荡、努力拼搏的精神。

  改革开放后,机关、企业办社会的做法被视为包袱,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逐步被剥离掉,停办幼儿园就是剥离措施之一。如今,二孩入园难的窘境又让人想起企业办园。诚然,部分企业自办幼儿园,不仅能够解决本单位职工子女入园问题,同时也可接收其他儿童,缓解整个社会的入园压力。现实中已经有企业行动起来,采取自建或者托管模式办园,虽然发生过个别负面事件,但总体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大幅度提高了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从幼儿园的供需失衡状况来看,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企业办园亦是一个弥补缺口的模式。要看到,此番跟计划经济时代不一样,不再是行政主导的企业办社会模式了,而是企业根据职工需求和市场需求所采取的主动作为。因此,企业办园可以有,但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走计划经济的老路,要走市场化道路,依照市场规律办园,避免倒退回企业办社会的模式。

  同时,政府和民众也应理性看待企业的办园行为,不宜因过去的失败而一味地否定。总之,应放开企业办园限制,增加市场供应。在此过程中,政府须主抓幼儿园标准和发展规划,对公立、私立、企业办均一视同仁,给予平等的地位、公平的政策支持和补贴标准。要形成公益为主、市场竞争为辅的格局,为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入园选择,彻底解决入园难问题。

  • 上一篇:甘肃省监察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
  • 下一篇:感动甘肃・2017十大陇人骄子颁奖典礼举行林铎唐仁健欧阳坚出席并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