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木版门神的守护者 ――探访通渭乡村年画手艺人

时间:2018-01-30

木版门神的守护者

――探访通渭乡村年画手艺人

春叶这些年俗用品靠手把手、口耳相传延续百年

  每到春节前,定西市通渭县陇山镇石沟村车场社村民就开始制作当地人春节的必备品――木版门神、春叶、遮面等年俗用品。制版、切纸、染色……整个过程全是手工活,其制作方式繁杂而原始,堪称传统技法的“活化石”。

  传统手艺濒临失传

  腊八节刚过,一场新年的瑞雪让通渭大地银装素裹。这个时节,也是乡镇集市中一年来最热闹的时候,车场社的人们会把制作好的春页和遮面送往周边的各个集市换取收入。

  “过去,我们村60多户人,家家户户都制作门神、春叶、遮面。这是祖先留下来的手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不过,这门手艺正在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就拿制作木版门神来说,一个熟练的艺人一天最多能制作10对,做起来费时费力、加上没有印刷品好看、收入不高,村子里现在已经没有人愿意做这个了。”村民张吉祥说。张吉祥每年购买3刀(300张)宣纸制作春叶和遮面。一般用1刀纸制作春叶,算上制版,敲打花型、染色需要5天。这5天时间里,他要从每天早上9时开始一直到子夜才可以休息。

  在村民张丑勤的记忆中,他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村子里有人制作木版门神了。应记者请求,张丑勤演示了木版门神的制作方法,也只是最简单的刷墨拓印。他说门神秦琼的盔甲上边有多少种色彩,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

  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车场社的木版门神将只能成为博物馆里的展品了。

  祖先留传下来的糊口手艺

  通渭是农耕文化地区,当地人大都以耕读传家,至今很多人家的门匾上仍有“耕读弟”三个大字。春节期间,当地人会将春叶贴在房屋的椽头、门楣等高处,渲染节日气氛。

  55岁的张三喜手艺精湛,制作春叶、遮面技法娴熟。他说制作春叶一般会将纸张折成A4纸大小,四周打眼用纸钉固定。然后开始画春叶的雏形,大致宽5至6厘米,长36厘米。图案最上边为铜钱,中间是元宝,再下来是吉祥话语,下方的图案为铲币。图案画完后,艺人会拿木锤按图形,用大小不同的錾子依次敲打出镂空的铜钱、元宝、吉祥话语和铲币。

  张三喜说,这门绝活是祖先们手把手、口耳相传接代传承下来的,也是糊口的手艺。就算在最差的年成,有这门手艺也不至于让家人饿肚子。

  村民希望获取更多关注

  车场社整个村子若影若现于山林梯田之间,传统村落保存完整,村落文化内涵深厚。具有浓郁的陇中地域特色的传统四合院依山而建,黄土筑墙、青瓦覆顶。这些建筑保存了数百年来自然村落民居的原生态风貌,历史印记十分厚重。这也正是历经漫长的历史长河,木版门神、春叶、遮面这些年俗用品还能够在当地传承百年的根基所在。

  让张吉祥、张三喜、张丑勤他们欣慰的是,这几年通渭县、镇两级政府扩大对外宣传,村子里不断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以及书画家前来采风。张吉祥他们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到村庄,让祖先们留下来的手艺被更多的人所知、所识。兰州晚报记者牛小亚 文/图

  • 上一篇:白银:绚丽彩灯散发浓浓年味
  • 下一篇:甘肃省2条旅游线路入围中国“西部行”自驾游精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