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从“散传单”到“私人订制”

时间:2017-03-30

  阳春三月,春耕生产正在江淮大地井然有序展开。各高校作为送科技下乡的主要力量,纷纷组织师生走上田间地头,将科技送往春耕生产一线。记者采访中发现,科技下乡悄然发生着变化,逐渐从传统的“散传单”,进阶到越来越多的“私人订制”。

  不止于常规单项指导,更要引导向新的农业产业模式转变

  最近,颍上县红星镇大面积种植的牧草――篁竹草返青了,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子军带领着学生在这里检查草场长势。 “这事关乎羊的口粮问题,大意不得。 ”张子军说。

  张子军是肉羊养殖专家,曾经在贵州晴隆县扶贫,取得区域性成功,并制定出草山草坡农区草牧业(肉羊)标准化生产体系。三年前,在安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他和他的团队又走进颍上县帮助当地农民发展肉羊养殖。 “贵州草山草坡多,而颍上是以平原为主的南方农区,两地地形地貌不同,如果直接把贵州模式搬到颍上,很可能水土不服。所以需要一点一点地摸索、改进。 ”张子军说,“现代农业只有成规模、成产业才能有效益。因此,我们送科技下乡,不光是指导肉羊养殖技术,还要解决如何科学搭建羊圈、如何种植牧草等问题,把单一的一家一户养羊,引导至全县建立统一的肉羊产业模式。 ”

  张子军认为,衡量给乡村输“科技血液”是否成功有三大标准,即产业是否成规模、环境是否可持续发展、百姓是否能致富。过去送科技下乡,主要是着重某一专业,比如教农民如何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等,形式则以搭台讲课或者发传单到户为主,解决的问题流于表象,往往就事论事,忽略产业链条上生产前后的问题。“以往那样常常会出现农民学会科学养殖种植了,农产品却没有市场没有销路,农民依然挣不到钱,增收依然困难。 ”张子军说,现在他和同事们改变思路,每到一地送科技,先做总体规划,构建产业体系,然后交给当地政府管理,学校退居幕后专心保驾护航,发挥农业院校在生产方面的特长。

  在张子军团队的倡议引领下,颍上县为服务肉羊养殖业,专门成立了草牧业联合体,全县158户联合起来,规模化种牧草,彻底解决了当地肉羊口粮的后顾之忧。统计数字显示,颍上县2014年肉羊出栏数量仅为18万只,2016年迅速增至34万只。据当地农委负责人透露,按照当地“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县肉羊出栏数量将达到100万只。

  不止于当技术专家,更要做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采访中,张子军教授对自己的身份侃侃而谈:“我们校长程备久常说,送科技下乡的教师,不仅要当专业上的专家,更要当产业经济学家,还要是社会活动家,要学会与政府和企业打交道。我现在对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当杂家。 ”

  如今在颍上县广泛种植的牧草篁竹草,就是张子军在贵州工作时发现的一种当地野草。他发现牲口非常喜欢吃这种极度耐旱、耐水、耐肥的野草,于是对其展开研究,经测定发现在其植株达120厘米高时,蛋白质含量可达18%至20%,非常适合喂养牲畜。经过环境测评后引入我省,现已成为颍上县肉羊养殖的主要饲料。

  解决了生产前端问题,还要谋划好生产之后的销路问题。张子军团队又协助颍上县引入肉类加工企业,我省淮北市及甘肃省的一些冷鲜肉加工企业相继在颍上落户,与肉羊养殖户签订订单,保证销路无虞。 “现在做技术要带产业,养得好,还要销得好。按照目前市场价,山羊肉价在每斤28元至30元,算下来一只羊的纯利润在三五百元。我们根据全县的养殖规模盘算引入肉类加工企业的规模,至于如何引进,则主要是依靠以前工作中积累的人脉资源。 ”算这笔账时,张子军俨然又从肉羊养殖专家变成了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在科技团队下乡过程中,收获最多的除了专家、教授们,还有广大学子。送科技下乡,让大学生们应用了书本上的知识、感受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触发了职业理想,更在这群年轻人身上播下了科技扶贫的种子。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2016级研究生孙凤飞,从本科阶段起就跟随老师不间断送科技下乡。他告诉记者,以前教学内容主要靠教师板书和制作PPT来传授给学生,现在教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和养殖场中,比如在开展科技下乡后,本科三年级的《畜牧场规划和设计》和《家畜环境卫生学》两门课就是这样上的。

  为方便学生实践,安徽农业大学在颍上县建立了实践基地。记者在这个实践基地看到,不仅有教室、实验室,还有可供师生住宿的宿舍。“这个基地一年到头,除去过年那几天,天天都有学生蹲点。”负责看管基地的当地农民杜大爷告诉记者。这里就像是一个送科技的桥头堡,新生力量源源不断从中输出。

  不止于专家下乡,更要扶植模范“以点带面”留下“科技之根”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光靠专家、教授和大学生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发掘当地“能人”,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每到一地,我们都要精选主要服务对象,挑选相对年轻、思想解放程度高、能吃苦的农民,作为首批帮扶对象。让他们先干,用实实在在的效益说服四乡八邻。 ”张子军说。

  红星镇示范户朱道珍家目前养了近700只山羊。当初凭着肯钻研、能吃苦的精神,年过五旬的贫困户朱道珍夫妇打动了张子军团队的心。他们为朱道珍家申请了免费政策,扶助他们建起标准化养殖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朱道珍家摆脱了贫困。作为示范户,朱道珍家还要负责带动6户普通养殖户。 “只要那6家在养羊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俺们都会耐心地去解答,帮他们渡过难关。 ”朱道珍说,既然他们享受到了示范户的福利,就有责任完成相应的任务,都是乡里乡亲,有她现身说法,大家信得过。

  颍上县农委主任王寅告诉记者,过去农业生产的目标是“要产量”,现在农业转型升级后,目标更高更多:既要减肥减药、绿色环保,又要收益提升。这就对科技支持的要求更高。而农村目前的人口结构状况,多是以文化水平较低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为主;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脱离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科技下乡活动的效果。送科技下乡中,科学筛选服务对象,发掘个性问题,就成了科技队伍的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当地的农科队伍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该县农委与安农大合作,建立起正式合作体系,共同收集信息,解决难题。

  王寅掏出手机,打开微信,找出“颍上绿色粮食产业联盟”群,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建立的几个送科技微信群之一。群里的主要成员目前是十几个示范户和农业专家、教授。 “一方面,农民们有个性问题,立马就在群里问,专家第一时间解答指导;另一方面,我们还开办了手机使用培训班,教农民朋友使用智能手机,这样好拉更多庄稼汉进群来。 ”王寅说。

  • 上一篇:【治国理政新实践・安徽篇】外商在皖投资扩容提质
  • 下一篇:合肥住房公积金发布2016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