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村史馆里传新风

时间:2017-03-29

  三层小洋楼整齐漂亮,花团锦簇的景观带被修剪得错落有致,孩子们在崭新的广场滑梯上嬉戏……3月27日中午,记者来到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除了遍地的油菜花和村民忙碌的身影,这里与城镇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村里聘请了保洁员,村民也逐渐养成了‘门前三包’的卫生习惯,还有一批热心的乡贤在义务清扫。 ”泗洲村党总支书记史国正告诉记者。 “村里根据整洁情况评选清洁户、一般清洁户、不清洁户。评选结果张贴上墙。现在,村民会主动拉走装修垃圾。每天早上,村民在自家门口扫地的场景,也成了村里一道新风景。 ”泗洲村妇联主任许实云说。

  泗洲村的村民多是从桐城、枞阳一带搬迁而来。 2012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村里已有近三分之一的村民迁入新村。 “全村居住环境提升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跟上。我们要让大家在新家园里团结互助友爱。 ”史国正说。

  在上级的支持下,该村决定从建设村史馆入手。在村综合文化中心内,记者看到,家训、族约、迁徙历史等被制作成精美的图片;好党员、好邻居、好公婆等优秀村民不仅上墙公布还配上了先进事迹。国务院为全国劳模胡宪卿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被摆放在馆内最显眼的位置。 “截至去年底,村里已经有了106个姓氏。每增加一个,都会收录在姓氏名录上。建设村史馆,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有了凝聚力,也是让现在的乡贤发挥榜样的力量。 ”史国正说。

  在村史馆的一幅窗帘上,印着一张图片:一排排沙袋被码成长龙,沙袋一侧滔滔江水正在逼近。这是村里专门为了纪念去年特大洪水中保卫永天圩的事迹而制作的。去年7月,临江而建的泗洲村面临着随时被洪水冲毁的危险。危难时刻,村里的党员干部率先出动,带领村民抗洪抢险。有着40年党龄的王胜利常住在安庆城区。听说家乡险情正在加重,他回到村里巡堤查险、清障除杂、除险加固,在大坝上坚守了20多天。由于身患严重高血压病,又长期劳累缺少休息,王胜利两次昏倒在堤坝上。在乡贤的带动下,全村有200多名村民自发返乡救灾。

  在泗洲村,大到抗洪抢险,小到调纷解难,村民总是用行动践行着“和相邻、明礼让”的祖训。年近七旬的村民章礼圣一直义务担任村里的调解员。一次,村民李中付和周龙舟在田地划界问题上发生冲突。章礼圣了解情况之后,拿出了当村民组长时记录的各家各户的信息,地界划分清晰记录在案。在重新丈量了地界后,及时平息了纠纷。

  如今的泗洲村积极向上的文化风气也正逐步形成:村民理事会、舞蹈队、邻里关系培训学习、道德讲堂、小学生志愿队各种载体也层出不穷。好人好事、行善帮扶,正能量总是在第一时间以村史馆为中心传播出去。“通过长期思想文化的熏陶,如今村里自觉形成了向善向上的风气。大伙不仅生活富裕了,精神上也更加富足了。 ”史国正告诉记者。

  • 上一篇:合肥驾考中心亮相
  • 下一篇:合肥空港景观工程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