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评论】我们的应急“学费”不应如此沉重

时间:2018-01-05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报道 这场大雪让人们看到,合肥这座城市还远远不够“坚强”。

相信很多市民起床后会有类似于过山车般的心理历程:推开窗拍了两张雪景发朋友圈,心情很美丽;然而如果你是等公交或者打车赶去上班、送孩子上学,心情一定会跌到谷底。再翻翻朋友圈,跌到谷底的心情会变成悲愤,仅仅使用一年的望江路BRT公交站台顶棚居然被一晚的雪量压塌,造成死伤事故,而且是多个站台连续坍塌。这个时候,脆弱的是生命,更是经不起考验的工程质量。

当然,大雪中我们也在感受温暖,这些温暖来自于只身冒雪托举电缆的合肥交警、坐在雪地中用拥抱和雨伞温暖摔伤市民的来安民警、合肥丁香家园帮忙推车的六旬志愿者,还有在机场、高速、车站、市政道路等公共场所不分昼夜奋战的无数一线英雄。虽然是本职工作,但每一分努力都值得我们认可和赞扬。

温暖是我们需要的、乐见的,但必须指出,温暖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关键要素,而在于科学、系统的应急水平。

也许这是2008年后合肥迎来的最强暴雪,但显然不能成为出现严重事故的理由,它根本不应当发生。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预报水平、交通运力、公共设施硬件以及应急制度建设都比十年前更好。大雪前,从省级到地方,都发布了相关应对预案,但关键在于有没有执行到位?大到公共设施安全排查,小到一条市政支路,它们在大雪中能不能被科学、合理照顾好?当某个路段出现拥挤和运力不足时,我们的公共交通力量能否快速补短?在容易出现危险的地方,是否提前做了预警和排险处理?没有科学的调度和负责任的态度,所有的进步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不会让市民切身感到变化。

十年,合肥在成长,我们的应急能力也应当有质的飞跃。“亡羊补牢”是在社会进步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的过程,每一次考验面前,决策者、管理部门乃至普通市民都是一次学习的契机。但是我们的“学费”不应如望江路站台那般沉重,不应总是重复“补考”,而是每往前走一步都应该是掷地有声。

大雪还在继续,考验依然需要面对,每个人都要打起精神来。相关部门若能把各方面工作做实做细,有效化解出现的问题并转化成可行的经验与借鉴,当会得到市民的点赞。同时,参照2008年雪灾时合肥市委、市政府发出的“扫雪动员倡议书”,我们在此也倡议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扫雪行动中来,为小区、单位内外扫出一条干净整洁的道路,为清洁工等一线人员减压,为我们居住的城市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也期待并且坚信,正在迅速成长的合肥,可以变得更为成熟、更为坚强。

(本报评论员 马翔宇)

  • 上一篇:抗击暴雪 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 下一篇:合肥强降雪致8.4万余户停电 工作人员连夜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