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看他们巧“手”生花 “巴渝工匠”们现场展示绝技绝活

时间:2019-05-3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8日18时50分讯(记者 赵紫东)“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27日在渝开幕。在28日—29日正式比赛期间,市民可到重庆国际博览中心S2馆亲身感受65项充满中国特色和巴渝文化的“巴渝工匠”绝技绝活。

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旗袍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60位模特走秀

四场T台秀展示传统魅力

今(28)明两日,在S2馆将进行四场美轮美奂的T台秀,饱受赞誉的2018年北京恭王府夏布成衣、寄托苗家姑娘情思的苗绣服饰、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旗袍,都将轮番亮相。

旗袍T台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美轮美奂的T台秀。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本次T台秀将有60位模特分别穿上上述精美服饰,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两小时的“走秀”,生动展示中国传统美学。此外,功夫茶艺表演也会在上午和下午各进行半小时的展示。

边做边讲

秀山龙凤花烛非遗传承人很忙

秀山除了精美绝伦的苗绣工艺,龙凤花烛也是秀山民间的一大特色工艺,早在2007年就被重庆市列为第一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凤花烛也是秀山民间的一大特色工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在此次“巴渝工匠”绝技绝活展示现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一边动手制作,向群众展示龙凤花烛制作技艺;一边动嘴讲解,向群众普及龙凤花烛历史知识。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凤花烛传承人陈建友现场雕刻花烛。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据了解,龙凤花烛是秀山当地传统仪式中的必备品,呈圆锥形,上大下小,朱红底色蜡柱上缠绕栩栩如生的龙凤图案,并饰以各色花朵云团,隐喻龙凤呈祥、夫妻恩爱。外形虽精美,但工艺讲究。

市民们一起体验龙凤花烛的制作过程。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陈建友介绍,龙凤花烛主要以石蜡为基础材料,通过熔蜡、调色、浇铸、剪纸、彩绘、开相、贴片等10道工序制作后,一支完整的花烛才会呈现出来。

在展示现场,陈建友的徒弟胡沅宏也在师傅的指导下上阵演示制作。这个只学了3个多月的徒弟制作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农民现场作画

綦江版画吸引众人目光

一身鲜艳的民族服装,一脸温婉的和美笑容,綦江农民版画家李成芝手拿画笔正在为刻板上色。

綦江农民版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在“巴渝工匠”绝技绝活展示现场,十多位年轻观众围着李成芝的展台,全神贯注注视着版画是如何诞生的。

看似高雅的艺术如何和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民相结合?

“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在画画以前就在綦江种地。”李成芝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介绍,綦江农民版画的创作工序较多,先要用铅笔在白纸上创作出草稿,再用涂料给草稿上色,然后根据草稿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案,涂上颜料,最后把纸压在板子上,拓印成画。

李成芝现场作画。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谢鹏 摄

綦江农民版画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作品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表现手法在简单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技法,作品显现出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艺术效果。

这几年,除了进行艺术创作,李成芝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广和普及綦江农民版画,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和掌握版画创作的传统技艺。“我活到多少岁,就要画到多少岁,就要向外界普及綦江版画到多少岁。”李成芝说。

  • 上一篇:重庆“严查噪声污染 确保高中考环境”专项执法行动启动
  • 下一篇:重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在提升 败诉多集中在土地行政裁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