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改革开放四十年 书写盱眙新篇章】江苏盱眙:一田两“种”虾稻共作 水田变“聚宝盆”

时间:2019-01-10

华龙网11月13日23时30分讯(记者 谢鹏飞)“改革开放四十年 书写盱眙新篇章”全国网络媒体盱眙行暨盱眙网络文化节于8月13日上午启动。盱眙,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淮安西南部,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江淮平原中东部,被誉为“中国小龙虾之都”,是江苏省淮安市下辖县。

江苏淮安盱眙县,被誉为“中国小龙虾之都。”记者 谢鹏飞 摄

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新华网、人民网、东方网、华龙网等17家网络媒体的记者们一起进机关、进企业、进农田,一起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给盱眙带来的变化。当走进盱眙县城,道路两边有着不同造型的小龙虾雕塑,县城上空仿佛还有一种氤氲着小龙虾的麻辣鲜香味,让人垂涎欲滴。走进一家小龙虾餐厅,店老板兼大厨於先生正准备将一大锅小龙虾进行起锅、装盘、端进等待的当地客人面前。

大厨於先生正在起锅小龙虾。记者 谢鹏飞 摄

“我们这个店,每天来吃小龙虾的市民都是络绎不绝,生意好。小龙虾不仅味道鲜美,品味多样化,而且我们的小龙虾都是自己的生态养殖基地养殖的,新鲜、个大。”於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村民正在用收割机收割水稻,一片繁忙的景象。记者 谢鹏飞 摄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就是於先生所说的生态养殖基地。这一动一静,勾勒出了稻田中最美、最灵动的画卷,而这也正是盱眙县实施的“一田两种、一水两用、效益同增”的‘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模式不仅实现了“一水两用、渔粮共赢”的绿色生态发展,而且成为稳定全县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产业。

当地村民正在用收割机收割水稻。记者 谢鹏飞 摄

“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2米多宽、1米多深的大沟环形虾沟。每到插秧时节,把小龙虾幼苗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返青,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到稻田里。每季三个多月的生长期,这样,四五月份收一季虾,八九月份又收获一季虾,之所谓‘一稻两虾’。”江苏盱眙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董事长蔡海林向记者介绍。

“虾田稻”。记者 谢鹏飞 摄

水稻生长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饵料,而小龙虾可以除草、松土,产生的排泄物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肥。在这种优势互补的生物链条中,小龙虾及水稻的品质都得到了保障。“这种种养模式,每亩可以产虾200多公斤,优质水稻400多公斤,每亩收益四五千元,是单一水稻种植效益的四五倍,水田变成了‘聚宝盆’。”

村民赵树平正在收获小龙虾。记者 谢鹏飞 摄

“过去,我们都用老方法种田,后来在稻田里养虾,一田两种、一水两用、收入也翻了翻。”村民赵树平告诉记者。

网媒记者们正拿着相机、手机拍摄小龙虾。记者 谢鹏飞 摄

网媒记者们在现场。记者 谢鹏飞 摄

一只虾带动一片稻,盱眙是我国的著名“小龙虾之乡”。截止目前,盱眙“龙虾+”的种养面积已突破13.5万亩,涌现出黄花塘老营现代农业、小河农业等多个500亩以上连片虾稻综合种养基地。“龙虾+”养殖模式为全县5000多名农民找到了创业致富之路,农民增加相关收入超4亿元。

  • 上一篇:脱贫路上,不止一个“杨骅”在战斗
  • 下一篇:自贸大讲堂又在渝开课啦 企业知识产权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