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郑连斌教授及团队:绘制中华民族“体质地图”

时间:2017-03-27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昨天来到天津师大人类生物学研究中心时,年近七十的郑连斌教授正在与团队收拾行囊,29日他们将再次前往我国西南部山区,探访那里的民族部落,收集测量体质、基因等数据。30余年、20多万公里、16个未识别民族的鉴定、数百万有效数据……郑教授和他的团队坚持为中华民族绘制“体质地图”。

  “《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身长八尺’,但‘八尺’是个虚数,没人知道到底多高,书中还说孙权是碧眼儿,那么是不是说明那时中国有高加索人的存在?这些都是历史之谜,需要借助民族体质调查来回答。”郑教授说,“体质调查不仅能够帮助准确鉴别民族,建立民族体质数据库,还有助于研究中华历史、文化及语言。同时,还可以为国家制定民族政策提供依据。”

  实际上,随着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社会发展,未识别民族人数越来越少,这让郑教授及团队的调查成为“抢救性”工作。“我们团队也进行汉族以及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但以未识别民族为重点。”郑教授解释。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这项工作的“紧迫性”。“虽然身份证上未明确标注民族的中国人有64万,但实际上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他们往往居住在偏远地区,几乎与世隔绝,像西南边境地区的‘莽人’,仅剩600余人,所居住的4个村子中有3个连马路都不通。据民族学家的估计,再过几年,恐怕不少未识别民族都将彻底消失。”

  据悉,目前郑教授及团队已成功地调查、记载了八甲人、空格人、夏尔巴人等16个未识别民族的体质。“以八甲人为例,他们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具有宽脸、吊眼梢、中等鼻梁、矮颧骨、圆耳垂、褐色眼、矮个儿、长躯干等体表特征。此外,我们还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体质组成情况,并采集了DNA。”郑教授表示,“民族体质调查任重而道远,不仅需要重视,也需要更多人参与。”(北方网编辑侯静)

  • 上一篇:天津机场进夏秋航季 新增多条直飞旅游城市航线
  • 下一篇:市民调暗或关闭灯光 “地球一小时”津城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