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洋品牌的“富贵病”

时间:2019-05-08
本市消费者提车40天、行驶2300公里的新车出现漏油。为了查清漏油位置,车辆发动机舱大部分零件被拆动过。消费者要求换车,而4S店则坚持修理即可。 (受访者供图)

天津北方网讯:2016年,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曝光第一批“山寨社团”名单,而世界奢侈品协会即现其中。这家以各种展会、颁奖、授牌、论坛等活动敛财的“山寨社团”,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来中国发展的各种洋品牌,在2016年被列为“山寨社团”前,竟然在中国存在了10年之久。

一些洋品牌在中国境外是大众甚至低端品牌,在中国境内却参加了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排名,给国人塑造了一个高端的形象。

与“山寨社团”相伴相生的不良现象是,一些上榜的洋品牌,热衷于参加各种评选、排名活动,却频频出现质量问题而被消费者投诉,面对维权的消费者则显得既傲慢又冷漠。一些消费者采取极端的方式才能维护自身权益,或者这些洋品牌的质量问题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和公共事件,他们才肯出来加以应对。

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消费心理和法律空间,让这些塑造高端形象的洋品牌如此横行无忌?

哭闹维权仍在持续

过去一个月,“在发动机盖上哭闹”的短视频火了。事情起因是,一位在西安利之星奔驰4S店购买奔驰车的女客户,提车时发现发动机漏油。面对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女车主要求退车,4S店则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汽车三包规定》,只答应给客户更换发动机。

女车主对这个答复不满意,和4S店来回交涉。4S店则拖延时间,还不断变换条件,最后女车主被折磨得毫无办法。眼看退车无望,女子坐在发动机盖上哭诉来维权,并自称受过高等教育,却被4S店逼得丢人现眼,真是受了奇耻大辱。

这种极端的维权方式一时间引得网民关注,将心比心,如果自己买了一辆66万元的车,还没出门就漏油,4S店这样不负责,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只有坐在发动机盖上哭呢?

2018年5月,记者接到本市一位消费者针对奔驰汽车的投诉。胡某于2018年3月23日在本市一家奔驰4S店购买了E300L汽车一辆,花费55万元。5月7日一大早,胡某发现车身下竟然有一摊油,后轮护板及发动机底部有大量油迹。当时,该车仅提车40天左右,行驶2300公里。

经奔驰4S店检查,确认是发动机连接密封件出现了问题,泄漏的是机油。在检查过程中,为了查清漏油位置,奔驰车整个发动机舱大部分零件被动过,胡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买了一辆新车,40天就漏油,还被这样修理,这事搁在谁的身上,谁也不好受。

查清问题后,4S店表示更换密封件就可以,胡先生难以接受,要求换新车。毕竟,60天是《汽车三包规定》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一些重要零件出现问题,或者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60天内可以退车、换车。

然而,4S店抛出了一个新的说法:在《汽车三包规定》的具体条文中,只有当发动机漏的是“燃油”时,才符合退车、换车条件,而胡先生的车漏的是“机油”,一字之差,因此不予换车。面对4S店的这种说法,胡先生不接受,而且4S店在检查过程中对汽车已拆动过,即使换了密封件,也不保证其他地方不漏油,更不保证以后不会再漏油。胡先生坚持要换车,而4S店则坚持修理即可,双方为此僵持不下。

无奈之中,胡先生选择投诉于媒体。为此,他举办了一场奔驰车质量说明会,邀请本地媒体和自媒体人士,以及有同样遭遇的车主前来参加。在说明会上,有位车主投诉称,在这家4S店买了一辆近百万元的奔驰SUV,前前后后多次出现质量问题,店方蛮横强势,为此他心力交瘁。

还有一位奔驰车主反映,她的车子出现质量问题后放在这家4S店修理,突然收到一个短信,称自己的车违反限号规定出行。她发现,4S店有人未经她允许就偷偷开着她的车出行。当她赶到4S店,经理明知理亏,竟然说“违章的钱我出。”这根本不是违章的小事,而是严重的欺骗行为,4S店未经客户允许就使用客户的车,这种行为放在任何一个4S店都是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漏洞。

记者来到这家4S店,和车主、店方经理、售后人员、修理工坐在一起,商量这辆问题车的解决办法。在整个过程中,店方经理坚称《汽车三包规定》中有关退车、换车的规定写得很明确,漏的是“燃油”才退车、换车,漏的是“机油”就不行。当有人提出,机油也是可燃烧的油,漏机油也是严重质量问题时,店方不予理会,顾左右而言他。沟通近一个小时毫无效果,有人提出,如果漏的是汽油,你们是不是又要玩文字游戏,说是“汽油”不是“燃油”,还是不能退车、换车?

刚买的新车,不到40天出现漏油问题,车主非常苦恼、焦虑。而店方一点也不考虑车主的心理承受和诉求,坚持要修,零件还在调配中,也没有为车主提供备用车辆。车主看到新买的车被卸得七零八落,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对这家豪华车品牌失去了信心。

洋品牌质量事件频发

把车主逼上发动机盖的,是顶着豪华车名号的奔驰。在销售的新车出现质量问题后,奔驰公司及各地4S店对车主的诉求置若罔闻,坚持自说自话,并采用拖延、逃避等方式应付消费者。如此店大欺客的行为,让消费者伤了心,然而,并不是只有奔驰这一家洋品牌这样对待中国的消费者。

2010年,惠普笔记本电脑大面积出现发热问题,很多用户的电脑频繁死机、重启。买到问题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要求公司召回,符合条件的应退换新机,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公司对诉求置之不理,还一味掩盖问题。有人质问公司“大量的笔记本电脑出现发热,是否是公司的质量管理出了问题”,公司竟然回复:“中国大学生的宿舍条件很差,有很多蟑螂。”这种回避问题、逃避责任的做法,引起了更大的反弹,被称为“蟑螂门”事件。

2013年,国际知名运动鞋品牌耐克公司,一款售价为1299元的高端篮球鞋,主要卖点就是前后掌的双气垫,虽然与境外同样的宣传、同样的价格,但中国消费者买到手的却是只有一个气垫的产品,境外的同类产品则有两个气垫。耐克公司在产品上搞双重标准,区别对待中国和国外消费者,对于这样的行为,消费者很气愤。最终,北京市工商局对耐克公司奉行双重标准侵害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处以487万元的罚款。

然而,这家洋品牌似乎不长记性。到了2017年,其一款限量售卖的科比战靴复刻版,在中文官网上宣称,这款鞋后跟带有耐克拥有专利的zoomair气垫,但被消费者发现穿上这双鞋后觉得硬,有点不对劲。面对消费者的追问,耐克的客服人员承认了惊人的事实:这款在中国销售的科比复刻战靴确实没有气垫。在中国市场,耐克从两个气垫减配到一个气垫,这次竟然没有气垫,和国外售价居然相同。

此外,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洋品牌质量危机事件还有很多,例如丰田的“召回门”、三星的“电池门”、强生的“致癌门”等事件。当出现质量问题后,这些洋品牌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区别对待,在境外已实施召回的,在中国拖延甚至逃避召回;在境外赔偿消费者的,在中国拒不理会消费者的诉求;在境外降低了有害物含量的,在中国却继续投放有安全隐患的产品。与此同时,这些洋品牌产品的价格仍然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继续在中国市场谋取超额利润。那些买到问题产品的消费者,却迟迟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少数人选择了和西安女车主一样的极端方式来维权。

如何治理洋品牌的“富贵病”

中国巨大的消费人群吸引着大量的国际品牌进入境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产品供给的短缺,在多个商品领域均是洋品牌引领行业潮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认可洋品牌,这是一种自发的现象。一些人,以穿国际品牌甚至奢侈品牌为荣,以买进口车、用外国货为傲,并作为炫耀、攀比的资本。

正是消费者的这种心理,给了洋品牌骄横、强势的资本。它们可以宣称自身的洋品牌身份,频繁参加各种评选、排行榜,给公众树立一个高端的身份,从而在市场上定高价。当同样一个商品,洋品牌的身份能给它带来两倍和三倍以上的利润时,它就会忽视产品本身的质量(很多洋品牌实际上是中国代工生产),更不会考虑产品的售后服务。

一些奢侈品牌,在中国境内租用豪华的卖场,却没有统一的售后服务电话;在中国境内花大钱参加各种品牌评比活动,却没有产品维修部门。这些现状,正是洋品牌在境内暴富式发展、扭曲式扩张的一个缩影。它们在消费者的盲目追捧中,赚得了利润,也患上了傲慢、冷漠的“富贵病”。

在国际市场,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是要付出巨大成本的;然而在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的赔偿额度过低,给了洋品牌有恃无恐的底牌。《产品质量法》规定,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最高三倍的罚款,还不足以对商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另一部《侵权责任法》,其中对因产品存在缺陷而造成他人损害的,仅提出“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责任限额也仅在消费者受损害的额度内。

那些区别对待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面对质量问题置若罔闻、傲慢并冷漠对待维权者的洋品牌,抓住了中国市场和消费者软肋,就是法律对它们的约束力还不够,即使存在质量问题,拖过一段时间,消费者还是会买它们的账。从这个角度看,在法律法规中应提高惩罚额度,震慑违法者和侵权者;各地工商、税收、市场等监管部门,不给洋品牌超国民待遇,消费者也不再盲目追捧洋品牌,它们的“富贵病”就很难再发作了。(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上一篇:国内首单“一盘货”天津发出 商家成本下降
  • 下一篇:小户型偏单成降价主力 天津4月二手房挂牌价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