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天津新闻

天津积极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身边法律事 办理更便捷

时间:2018-12-27

天津北方网讯:公共法律服务是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直接体现,本市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都有什么?司法系统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哪些帮助?昨天,天津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红卫走进广播新闻中心《委办局长年终系列访谈》节目接受访谈,就百姓关心的话题进行详细解答。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便民利民

据介绍,公共法律服务包括: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村居法律顾问等。目前,本市公共法律服务主要有三大平台建设,包括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重点是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拓展至网上。

在实体平台方面,全市已建成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区级服务中心16个,街乡镇级服务中心258个。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中心、站点共接待群众咨询68000余次,其中律师咨询27000余人次,公证咨询7000余人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到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同时,不断完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每天9时至16时30分有专业律师接听热线。截至目前,“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接听来电咨询共5万余人次。此外,“12348天津法网”于2017年12月上线,“天津掌上12348”于2018年1月上线,提供集查询、咨询、办事为一体的网上公共法律服务,统筹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微信群3055个,入群人数共计33000余人,可及时指导群众如何办理公证、申请法律援助等事项。

  帮助农民工依法讨薪

据介绍,从12月至明年春节前,市司法局开展农民工欠薪问题专项维权活动,全市组建了32支法律服务小分队,帮助农民工用法律手段解决欠薪问题。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服务网络,畅通援助渠道,在用工企业集中的地方开辟法律援助窗口和流动工作站,进行巡回受案、定期宣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同时,还可通过手机,借助“12348天津法网”提供的“百度法律援助地图”、微信公众号等智慧法律服务功能,快捷申请法律援助。加强异地协作,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借助京津冀法律援助协同发展优势,保证农民工在转交申请、核实信息、调查取证、文书送交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加强部门协调,强化预防和化解纠纷,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委员会的协调机制,为农民工案件建立法援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等案件简化手续,缩短法律援助办案周期。

给予残疾人免费援助

今年10月以来,市司法局还针对残疾人开展了“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

主要措施包括:全面放宽残疾人法律援助条件,凡是持证的残疾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一律给予免费援助。完善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各级法援机构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需求主动定期提供服务,并借助“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使残疾人获得全天候法律服务。对于行动不便且有法律需求的残疾人,探索并推行“一对一”综合包户服务模式,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提供“家庭医生”式法律服务。

公证法律服务更加便捷

由于出国留学、继承、房屋过户等很多领域都需要公证证明,今年,本市在公证便民服务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首先是增加公证机构服务时间。2018年6月起,渤海、河西两家公证处实行周末无休制,周六、周日均全天正常办理业务;其他公证处实行周末单休制,每周六正常办理业务。今年6月至今,全市公证行业在节假日期间就接待咨询4000余人次,受理公证申请1847件,发放公证书1780件,有效缓解了平日办证排队的现象。其次,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范围,将适用“最多跑一次”的公证事项范围从12项扩大到59项。在推进公证服务智能化方面,以“12348天津法网”为主导,逐步推广公证服务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受理、网上审核,推动具备网上申办条件的公证事项由线下向线上转移。(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 上一篇:走进西青区实验小学:年画艺术温润学生素养
  • 下一篇:以售卖皮草为名诈骗 闲鱼网里的骗子落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