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上外附中今年高考生20几人 陪考生却有30几人

时间:2019-06-08

“高考加油!加油~”

昨天上午8点36分,华东师大一附中高考考场前,一群白衣少年的祝福声,让走入考场的考生们,不由得为之一振;而他们手里拿着的“考的全会,蒙的全对”的表情包海报,又让人在紧张之余,多了几许轻松。

这是来自上外附中的“学生送考团”,今年该校本部高三生人数270人左右,大多数学生已提前保送国内各大高校,或者已被国外名校录取,昨天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一共24人。

考场内外,心态不同,但是他们的自信和对彼此的情谊,却是一样的。他们说,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未来能够更好。

送考团已“收割”各路名校

早上7:40,上外附中的“学生送考团”陆续在华师大一附中的考场前集结。

不到半小时,30几个穿着白色校服的少年,已经成为考场外的一道风景。他们脸上带着阳光的笑容,手里拿着“考的全会,蒙的全对”的表情包海报,为每一位走入考场的考生,送上祝福:“这个我们也选了很久,只说‘加油’太普通了,也不符合我们的性格!”

他们也是高三学生,因为提前被保送,或者被国外名校录取,已知道了要去的大学的名字。保送的国内大学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国外的名校则有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阿默斯特学院……

周围的送考家长耳朵竖着,一听说这么多名校,纷纷投来赞许和艳羡的目光:“你们怎么这么厉害的啦?!”

“今天来高考的同学更厉害,我们一个月前就放松了,他们还坚持到了最后。我们没办法为他们做太多,只能默默为他们加油,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男生徐之秋有礼貌地回复。

带了备份的文具和计算器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上外附中都有“学生为学生”送考的传统,而为了确保备考同学全力以赴,今年“送考团”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悄然进行的。

“我们的学生,聚在一起是一团火,散开就是满天星,发光发热,自带正能量”,考场前,该校高三年级组长苏亚芹老师自豪地说,送考是孩子们自发组织的,他们为此建了一个公众号,今天各自前来,还准备在考试结束后一起举行一个慈善义演,但是这些计划,都没有影响到备考的同学。

几位细心的同学还准备了一些“备份”的考试用品,铅笔、水笔,计算器……“万一有同学忘记,马上能用得上。”

8点30分后,考生们陆续进场,“送考团”的孩子们也帮助老师一起“清点”人数,直到名单上的最后一位同学就位。大家松了口气:“可以去吃早饭啦!”

不同的选择,同样的自信

上外附中历来被称为“神仙学校”,不仅仅是这个学校的学生有优秀的综合素质、突出的外语能力,更因为每年高三,多数同学会提前保送,或者被国外名校录取。

而选择用高考来证明自己的同学,今年有24人。

“绝大多数是很优秀的孩子,因为不想出国,或者不想读语言类专业,希望冲刺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名校和自己心仪的专业,比如有个同学想考清华的数学系,有个同学想考上海交大的机器人专业”,苏亚芹告诉记者,学校为这部分准备高考的孩子,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在门口目送孩子进场的妈妈冯女士,她的女儿就是今年上外附中高考生中的一员。“孩子比较喜欢理工科,也不想出国,就想着拼一拼国内好的大学”,冯女士说,虽然看着其他同学都提前有了“归宿”,孩子心里不免紧张,但还是有信心,要全力一博。

“不管是考场内还是考场外的孩子,他们都相信自己的选择,我们也相信他们的未来都会更好”,苏老师说。

送考家长:各种选择,淡定高考

在考场边了解了上外附中“送考团”的温情故事,其他学校的不少家长表示,“感同身受”。

“现在参加高考的孩子,确实有了更多选择”,家长刘先生回忆说,自己当年高考,就是一门心思过独木桥,心理压力史无前例,“但是现在,孩子的选择多多了,我孩子的同学或好朋友,有出国的,也有保送的。高考,只是他们的一种选择。”

“你看现在的高考,大人也挺轻松。妈妈穿穿旗袍,爸爸穿穿红T恤”,送好女儿,在考场附近的咖啡店边休息边等待的马女士向记者感叹:“孩子平时成绩一般,但是没关系,只要发挥正常,相信总有学校可以去。真的像你们晨报前两天所报道的那样,淡定成了高考的主流。”

  • 上一篇:高考遇上端午节 上海先雨后晴气温略显闷热
  • 下一篇:上海5万考生昨迎高考首日 数学有人说爆难有人说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