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178尾!上海放流近10年来最大规模中华鲟 携带卫星标志跟踪监测

时间:2019-06-08

    6日上午,2019年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口水域横沙渔港举行。当日共放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178尾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7万尾。

    记者了解到,此次放流的中华鲟最大个体2米,是自2010年以来长江口放流规模最大的一次,均携带PIT芯片、T型标、锚标等体内体外标记,部分使用可脱落式卫星标志,开展放流跟踪监测。

    “挑选的中华鲟在1岁到10岁不等,根据携带一个月的卫星标志追踪坐标,用于研究监测,之后标志将自动脱落。”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标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有助于保护放流的中华鲟,杜绝误捕现象发生。”

    6日放流胭脂鱼同为历年单次放流数量之最,为加大对放流胭脂鱼的跟踪监测力度,对1.5万尾胭脂鱼采用T型标记,历年胭脂鱼单次放流标记量最多的一次。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连续开展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对长江口的生态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中华鲟放流效果评估,建立中华鲟放流技术规范体系,开创了设施放流的先河,取得了较好的标志信息回收效果,经过放流前的强化驯化,放流中华鲟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放流成效明显。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放流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的绿色生态名片。

  据了解,长江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湿地之一,同时也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唯一的“幼儿园”,特有的“待产房”,也是其他鱼类洄游的重要通道和索饵产卵的重要场所,有着很高的保护价值。据悉,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基地二期即将动工建设,将打造长江旗舰濒危物种的生命方舟,建设国际标杆珍稀水生生物保护基地。(记者 刘辉)

  • 上一篇:画脸谱、穿戏服,近距离体验国粹精华
  • 下一篇:关爱“肾友” 费森尤斯医疗举办“透亮森活日”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