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乳腺癌突变图谱被成功绘制 将实现更精准治疗

时间:2018-04-12

据《劳动报》报道,中国乳腺癌人群突变图谱被成功绘制,未来有可能转移、耐药的部分乳腺癌患者将实现更精准治疗,这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领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昨天凌晨,该成果在线发表于权威科学杂志《自然・通讯》,影响因子达12.124分。

邵志敏教授、胡欣副教授率领陈力及杨柳博士等,历时5年探索研究,首次绘制出PI3K/AKT通路在中国乳腺癌人群中的基因突变谱,并对该通路基因中“功能性突变”进行系统化地解读与鉴定。这一研究成果将对乳腺癌实现“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人体存在千千万万条“道路”,每条“道路”上汇聚无数基因,这些基因在与外环境相互作用下,或多或少会发生基因突变。有的基因突变后激活,成为癌基因,变成细胞中的“坏分子”,破坏人体机能、加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以及耐药。在专家看来,这些道路就是“信号通路”。

研究团队基于在肿瘤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的149例样本,针对“信号通路”上PIK3CA、PIK3R1、PTEN、AKT等7个基因突变,进行基因外显子组测序。测序后发现,突变频率最高的是PIK3CA,占比达44%,PIK3R1基因的突变频率为17%,9%的样本两个基因同时存在突变。

研究团队同时对比美国肿瘤和癌症基因图谱(TCGA)、肿瘤体细胞突变目录数据库后发现:中国乳腺癌患者中,PIK3CA突变频率与西方数据库相当;但PIK3R1基因突变频率明显高于西方人群。基于此,团队首次绘制出中国乳腺癌人群该通路的基因突变谱,首次展现中国乳腺癌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同时首次公布首批中国患者特有的新发现突变。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能成功预测导致乳腺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和耐药的‘坏分子’”。邵志敏教授兴奋地说,“这是一项重要转化性研究,它对于未来实施乳腺癌的精准治疗,新型药物研发的意义不言而喻。”专家同时评价,研究成果将突破现有乳腺癌诊疗过程中的瓶颈和难点,实现进一步的精准治疗,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存获益。

  • 上一篇:上海60周岁及以上参加老年大学学习人数超50万
  • 下一篇:沪今年首批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公布 包括车工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