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幸福,就是让它的“生命”得到延续

时间:2018-03-13

原标题:幸福,就是让它的“生命”得到延续

徐振宁(左一)和他的父亲徐达一起将心爱的藏品赠予上海汽车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据《青年报》报道,对于机车爱好者而言,很多人会以买卖的方式“出让”藏品。眼看着家中收藏多年的一辆1995年产的幸福250摩托车十周年纪念版因无力保养逐渐“衰老”,又不希望这一珍贵的“国产宝贝”流失到海外,近日,80后民间摩托车收藏爱好者徐振宁和他的父亲徐达一起将心爱的藏品赠予上海汽车博物馆,希望馆方能让“宝贝”重获新生。

忍痛割爱

保养遇到难题,生怕转让给个人无法保护爱车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摩托车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配件供应也十分短缺。1959年,上海自行车二厂决定生产一款中国人自己的摩托车。1960年3月,经过全厂的一致努力,5辆摩托车样车诞生,并被命名为“幸福250”。在随后的35年间,幸福250摩托车被销往全国各地,成为许多人心中共同的“两轮记忆”。

1995年,在幸福250摩托车停产前夕,当时的生产方上海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特别推出了999部金色的幸福250,来纪念这款见证了新中国成长历史的摩托车。摩托车油箱上也被喷涂了带有“10周年纪念”字样的图案。值得一提的是,这999部车中每一部车的发动机编号、车架号和出厂编号都是相同的。

1982年出生的徐振宁告诉记者,他约莫是2001年、2002年左右在网上看到有一名武汉的教师要转让这辆摩托车。此前曾有个收藏家找到这名教师,想出10万元收购。但交流之后,该教师生怕这位收藏家以后高价将摩托车转让到海外,婉拒了。“一开始纯属心血来潮,完全没想到最后真的能收藏到这辆车。当时,我和父亲去洽谈的时候,知道他的心理,再三承诺,今后绝对不卖车,会善待这辆车。好不容易说服了那位教师。”

如获至宝的徐振宁将摩托车藏在小区的自行车棚里,当时还是学生族的他空余时间较多,没事的时候就会给爱车做保养。“但是后来保养越来越难,摩托车没牌照加油站不给加油。”由于工作关系,有段时间徐振宁在异地工作,所以重新安置爱车的事一度搁浅。

父亲徐达说,幸福摩托车属于民族品牌,他年轻时,摩托车有幸福,汽车有红旗,卡车有解放。“前几年我们住市区复式房子,因为没有电梯,无法将摩托车搬上搬下,所以后来只能另外借了房摆放它。摩托车的反光镜等零配件需要擦拭保养,我们不大可能要求房东那么做,所以它的保养成了难题,两三年前我们搬到崇明去了,感觉对它的照顾越来越力不从心。”

“那么你们为何没想到将摩托车转让给其他车模爱好者呢?”面对记者的疑问,徐达表示,如果转让给其他爱好者,也存在保养难题,这辆车需要收藏者无条件的呵护,要经常做维护。如今,它因为“年事已高”车身上还出现了锈迹,作为普通个人没相关技术条件除锈,转让给别人未必比自己更好。此外,如果收藏者仅仅是为了车子的溢价,倘若今后有海外人士出高价,难保不会被再次转手。

重获新生

保护性修复后将在珍藏馆“国家梦想”展区展出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车龄长达23年,但这辆车看上去非常新,仔细看,才能看到车身上有一些锈斑。“这辆车的‘心脏’很好,到现在为止只开了300多公里。”徐振宁告诉记者。

3月10日,上海汽车博物馆副馆长刘涛代表馆方接受了这一“幸福”的捐赠,并将捐赠证书以及特别定制的幸福牌摩托车手绘图回赠给徐氏父子。

“非常高兴。1995幸福250摩托车十周年纪念版捐赠入馆,不仅丰富了上海汽车博物馆的藏车品类,也是民间汽车文化爱好者与博物馆之间的一次积极互动。”上海汽车博物馆副馆长刘涛告诉记者,此前馆方公开向公众征集藏品,馆内原先就有摩托车收藏门类。去年10月份他们接到徐氏父子的电话,称要捐赠一辆1995幸福250摩托车,他和工作人员实地考察,进行评估,发现这是幸福摩托车十周年纪念版,之后该车就停产了。“我们将对其进行保护性修复,恢复其行驶功能,阻止车身生锈,未来将对其做定期保养,并做短程运行。我们还承诺父子俩未来会对该摩托车做很好的保护,定期展出,让它的生命得到延续。”

据刘涛透露,今后这辆车将在馆内二楼珍藏馆“国家梦想”展区展出,配合其他“中国制造”的展车一起,更完整地呈现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幸福250摩托车不止是一辆承载了几十年新中国时代记忆的藏品,也是一段能说给自己和他人听的金色故事。”

现场,徐氏父子表示,幸福250摩托车是上海人自己生产的摩托车,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不仅见证了新中国上海工业的发展,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一个缩影。作为民间摩托车收藏爱好者,他们希望通过本次捐赠,借助上海汽车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文化传播,让更多的人能了解中国摩托车历史,为推动摩托车文化的生根发芽出一份力。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家专业的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在不断完善展览的同时,也向社会公开征集展品,那些承载着生活珍贵记忆的老物件,均有机会在博物馆内获得一席展示空间。刘馆长透露说,前不久,他们接到一名外地车主的电话,声称要将自己开的第一辆车捐给博物馆。“现在市民的生活条件日益转好后,会换车。以这位捐赠者为例,他所开的第一辆车见证了整个家庭的成长历史,如果不用唯一的结果是报废。但我们不是任何车都会接收,需要专业人士评判收藏和保护价值,才会考虑接受捐赠。”

  • 上一篇:肿瘤康复不必再宅!沪推肿瘤日间康复院外服务
  • 下一篇:上海樱花节来了 奉上N条宝山赏樱之旅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