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上海新闻

海派话剧从安福路蜿蜒向远方的“野心”,可不止为了修缮剧场

时间:2018-01-25

原标题:海派话剧从安福路蜿蜒向远方的“野心”,可不止为了修缮剧场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jpg

图片说明:位于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网络图

沿着静谧的安福路,就可以找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海派话剧置身喧嚣外,寄情尘世间。话剧大厦大修期间,上海的话剧走出了安福路,在上海大剧院、美琪大戏院、虹桥艺术中心……留下了脚印。其实,海派话剧早已启程,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步伐坚定志存高远。去年,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而海派话剧也已在通向远方的路上走了23年。

第一步 注重内容

内容为王,海派话剧要走出去,前提是一定要有好作品。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阶段的前沿阵地之一,以家国为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海派话剧责无旁贷。

国际歌.jpg

图片说明:话剧《国际歌》剧照 网络图

这两年,上海有两台作品值得一提。最近的一台作品是去年11月完成的《国际歌》,该剧讲述了以夏若冰为代表的一批热血青年,在黑暗与迷茫中探索中国未来道路的故事。十九大期间,剧组邀请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徐学通为演员们上了一堂党史课,使演员们对那段历史、人物命运及剧中人物对信念的坚持理解得更加深入,演绎起来也丝丝入扣。另一台是《大清相国》。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评价该剧“写出了官场的复杂,也写出了复杂官场中人的命运的不自主性。”去年,这台戏先后在北京、长沙、济南、海口等各地巡演,9月初还在中央党校为县委书记和省部级干部演出。

大清相国-剧照2.jpg

图片说明:话剧《大清相国》剧照 官方供图

此外,以“后浪・小剧场新运动”演出季为代表的上海小剧场话剧,也时刻关注着都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新实验,犀利有趣。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走向全国,甚至海外。

第二步 创新模式

去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9台优秀剧目赴京,推出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历时三个月,演出56场。剧评人崔颢说:“这批作品题材各异、充满创造力,展现出上海话剧的多元风貌。”有意思的是,上话还将“半价开票日”“早鸟票”等一系列深受上海观众喜爱的上话品牌活动带到了北京。作为上话的品牌活动,“半价开票”这种购票优惠形式是首次被引入北京话剧市场,“早购票早得优惠”的理念,在北京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半价日现场照片.jpg

图片说明:2017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玉兰绽香”演出季半价日现场 官方供图

海派话剧不断进行模式创新,传统的“上海当代戏剧节”以“无界Limitless”为主题,打破传统剧场空间的束缚,使日常场所变成戏和人、观众与艺术家相遇的地方。全新的“有种戏剧节”则意在激发青年的创作热情。

第三步 勤于交流

海派话剧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与世界戏剧的交流必不可少。早在201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就推出了“经典戏剧・上话重绎”系列,计划每年推出1至2台国内外殿堂级经典戏剧。大名鼎鼎的契诃夫经典话剧《万尼亚舅舅》正是由上海和俄罗斯艺术家联手打造的。这部作品曾赴北京演出,虽然仅演四场,但票房喜人,受到了北京戏剧界专家和媒体的认可。

万尼亚舅舅.jpg

图片说明:话剧《万尼亚舅舅》剧照 网络图

不久前,上话与英国壁虎剧团联合制作的舞台剧《惊梦》,赴英国爱丁堡艺穗节展演两周,这台表现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戏剧获得了当地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褒奖。

未来,风格迥异的欧美当代剧目,将依然活跃在上海的话剧舞台上。

惊梦.jpg

图片说明:舞台剧《惊梦》剧照 网络图

第四步 着眼未来

孩子和年轻人是海派话剧的未来。

上海的年轻编剧有一个平台――“新文本孵化计划”,在这里,年轻的戏剧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为上海戏剧市场注入全新的活力。

针对学生群体的话剧活动有“上海市大学生话剧节”“上海市中学生话剧节”“剧开心”大学生戏剧夏令营,“戏剧进校园”巡回演出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戏剧进校园”巡演是一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包括民工子弟学校)的长期、非营利性的项目,许多孩子和老师正是通过“戏剧进校园”观看人生中第一场话剧的。

目前,上话已与上海市近十所中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年为各校派出17位老师,开展了共计约570课时的戏剧表演课程,并邀请专业戏剧导师为学校教师进行中、高级戏剧教育培训,以让戏剧扎根校园,成为师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剧场大修之前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开放日现场照片6.jpg

图片说明:剧场大修之前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开放日 官方供图

【马上评】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雪花飘落在安福路上,颇具诗情画意。

修缮中的话剧艺术中心大厦,明年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厦落成以来,每天上演着书里的故事,也上演着自己的故事。修缮前,数万名观众前来“道别”并重温记忆,他们中有人带着收藏的纪念品、会员护照和一沓沓票根,还有人因为上话而缔结了良缘,带着感恩之心而来……而将这里视为“家”的演员们,更是对在此流下的每一滴热汗记忆犹新。上海每天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在话剧的舞台上讲述。明年,上海话剧不仅将迎来全新的大厦,也将迎来全新的故事。

剧场大修之前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开放日现场照片4.jpg

图片说明:剧场大修之前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剧场开放日 官方供图

一场雪,让来时的足迹,若隐若现。

过去的辉煌,已在身后。出发了23年,正值青春,还远没到在火炉前回忆往事的年纪。抬眼望,与北京人艺这样全国顶级的话剧团队相比,上海的话剧仍须努力。大踏步向前,方能展现海派话剧未来的辉煌。

一场雪,预示着前方还有风雨。好戏应该挖掘社会和生活的纵深,上海话剧千万不要迷失了方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 上一篇:瑞雪迎春 上海电网平稳运行
  • 下一篇:上海春运首趟增开列车顶着风雪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