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国内新闻 > 北京新闻

北京PM2.5来源本地排放占2/3

时间:2018-05-14

原标题:PM2.5来源 本地排放占2/3

其中移动源占45% 在京行驶柴油车贡献最大 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占比过半数

千龙-法晚联合报道(记者 耿学清) 今天(14日)上午,北京市发布了新一轮的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本市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2/3,其中移动源占45%;区域传输占1/3,但重污染日区域传输贡献超过50%。

发布 本地排放占比2/3 机动车等移动源“独大”

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保献介绍,此次研究的主要结论表明,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现阶段本地排放贡献中,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生活面源和燃煤源分别占45%、16%、12%、12%和3%,农业及自然源等其他约占12%;移动源中在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最大,扬尘源中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并重,工业源中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和印刷等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行业贡献较为突出,生活面源中生活溶剂使用等约占四成。

区域传输占26%-42%,约三分之一,且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大,区域传输贡献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度污染日(PM2.5日均浓度在115-150微克/立方米之间)区域传输占34%-50%,重污染日(PM2.5日均浓度>150微克/立方米)区域传输占55%-75%。

上一轮PM2.5源解析于2014年发布,结果显示,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4.1%。

相对上一轮的源解析,刘保献表示,本次在技术方法和手段、基础数据量及解析结果的精细化等方面均有提升,特别是在年均解析结果上,在时间、空间维度上进一步开展了不同情景的解析,并获得了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行业贡献。

变化 燃煤源退出“TOP3” 专家建议深化区域联防联控

源解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源对PM2.5的绝对浓度贡献全面明显下降;本地源呈现“两升两降一凸显”;区域传输贡献有所增加。

刘保献表示,首先,各主要源对PM2.5的绝对浓度贡献全面明显下降,相对浓度贡献来看,移动源、扬尘源贡献率上升,燃煤和工业源贡献率下降,生活面源贡献率进一步凸显,其中燃煤源下降幅度最为显著,退出了贡献源前三名。

在全年不同时段及空间范围内,移动源均是本地大气PM2.5的第一大来源。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高达45%,是上一轮解析结果(占比31.1%)的1.4倍。

从不同区域上看,南部边界燃煤、城区机动车及交通站点扬尘特征最为显著。从不同时间段来看,移动源均是最大的来源,而硫酸盐主要受区域燃煤传输影响。

从全年平均来看,区域传输对PM2.5年贡献率为34%±8%,与上一轮源解析结果相比(32%±4%)略有增加。

从重污染日贡献来看,重污染日区域传输贡献率为55%-75%,与上一轮源解析结果相比明显上升。区域污染传输存在传输通道,其中,南部(尤其沿太行山一线)、东部传输通道贡献更高。

会上,多位专家建议,根据解析成果的新特征,北京市应强化对移动源(特别是柴油车)、扬尘和生活面源的治理;继续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聚焦重点时段、重点传输通道,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重污染期间应急联动;持续加强科技支撑,提升科技治污、精准治污能力。文/记者 耿学清

  • 上一篇:北京石景山九街道成立执法指挥中心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 下一篇:北京市新增945处“电子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