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房产新闻

当投资遇到泡沫

时间:2016-11-17

  投资最怕的就是遇到泡沫,泡沫刺穿的那一刻,让人无法适从。《钱生钱》要做的就是在泡沫破裂前,及时发现。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希望帮助投资者发掘泡沫破裂前的点点滴滴。

  泡沫对周围的投资者来说并不陌生,A股已经不知道被刺破了多少次。而目前萦绕在投资者身边的泡沫,不说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房地产。然而,泡沫不是说破就破的,在泡沫破裂前,可以享受到利润的最大化,我们要找到的就是那个破裂的“点”。以史为鉴,让我们看看历史上大型房产泡沫的破裂过程。

  日本经济在1960年代开始迅速持续增长,到80年代已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后,人们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迫切,纷纷投资于房地产。当时甚至流行着土地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跌的神话。在乐观预期和投机的作用下,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1984―1991年城市地价指数上涨了11977个点,而同期零售物价指数仅上升10.8个点。而这一时期低利率诱导和银行信贷扩张则进一步加剧了泡沫的膨胀。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为应对日元升值不利影响,日本央行实行较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完全超出了实际GDP增速。但货币供给的增加并没有通过实体经济流通吸收,而是被吸引至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同时,由于金融管制逐渐放松,金融机构竞争加剧,银行大量投资于房地产业,发放了大量抵押贷款,鼓励土地持有者进行投机,并以他们持有或购买的土地为担保再次向其提供贷款进行投机。如此反复,银行土地抵押贷款数量急剧膨胀。面对日益积聚膨胀的泡沫,日本政府虽然非常担心,但又怕政策调整伤害到实体经济,再加上国际经济环境不好,致使其调控一拖再拖,到1989年才开始多次加息。股市首先受到冲击开始下跌,但土地投机依旧没有降温。1991年股市再次下跌并最终崩溃,日本国内经济陷入低迷,房地产市场也因此一蹶不振。1996年末土地总市值较1990年末减少26%,1997年金融业不良资产达70万亿日元。

  1980年代末,在银行信贷大量扩张下,泰国曼谷等大城市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房地产业的超高利润更是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房地产泡沫迅速膨胀。从1989年至1996年,泰国住房贷款总额7年间增加了5倍。同时,1988―1992年,地价以每年10%―30%速度上涨,1992―1997年7月,地价上涨高达每年40%。1997年,曼谷空置率已高达21%。泡沫终于破灭,仅1997年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就缩水近30%。

  与泰国类似,马来西亚大量的外债并未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而是转到了房地产业和股市。随着投资和信贷膨胀,房地产市场异常“繁荣”。首都吉隆坡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995年一年间,住宅租金上涨55%,住宅价格上涨66%。危机爆发后,经济泡沫迅速崩溃。1997年下半年,马来西亚房地产平均交易量下降37%,各项房价指数开始大幅回落。

  1989年至1997年第三季度,香港房地产价格上涨了三倍多。在这背后,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由1993年的38%增至1997年的45%。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冲击下,香港虽然成功保卫了联系汇率制,但也付出了股市、房地产市场崩盘的惨痛代价。1997年底,香港房价开始回落,到1999年3月,房价较金融危机爆发前下跌了六成,许多居民甚至出现了负资产。

  综合以上历史案例,房地产价格应取决于房地产的收益与效用。可是,当价格异常膨胀,严重背离其真实价值时,泡沫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房价之所以偏离其基础价值,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如房地产供给缺乏弹性;房价持续上涨预期,投资者的过分乐观;投资者短视,倾向于低估甚至忽视潜在危机;银行信贷过度扩张,资金支持是价格上涨的必要条件,也是泡沫形成的必要条件。

  再看看我国的房地产,比照上一段的几个条件,当下投资需谨慎。(文/博闻 图/网络供图)

  • 上一篇:上海专项检查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 重点查处8项行为
  • 下一篇:西部“南北大动脉”穿越四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