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财经新闻 > 房产新闻

碧桂园科技小镇将成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的理想实践区

时间:2017-04-11

  3月28日至4月2日,由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和中国科技部联合资助的“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合作”一期“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项目启动会和实施方案研讨会,分别在比利时和挪威召开。

  作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工商企业界代表,碧桂园集团产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易衡在接受中国建设报独家专访时表示,碧桂园希望汲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以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成为实践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典范,同时碧桂园森林城市、科技小镇也希望成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的理想实践区。

  中国建设报:作为中方优秀企业代表,你对此次欧洲之行有何感想,对中欧城市的发展路径有何理解?

  李易衡:非常感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推荐和欧盟的邀请,使我们能够参与到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中来,为中欧合作与发展贡献我们的实践经验。此次欧洲之行令我印象深刻,进一步提升了我个人对城市发展的理解和认识。无论是总部经济汇集的国际交流中心布鲁塞尔,人文历史厚重的世界文化遗产布鲁日,还是极其重视绿色环保的特隆赫姆,都体现出欧洲对文化历史的尊重,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些天我们也与欧盟科研与创新总司、挪威科技大学以及特隆赫姆市进行了高效、务实的交流,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也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在中欧之间已深入人心,这将给碧桂园参与国内以及海外城镇化带来很多借鉴作用和优质资源。

  尽管欧洲城市与中国城市在人口基数、发展现状、发展阶段等差异较大,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市的远景目标却又是殊途同归的。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维度,如何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真正实现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可以从欧洲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中找到具有价值的参考案例。我们也需要用新的理念、方法、模式解决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幸福宜居。

  中国建设报:此次你在欧盟委员会总部所做的有关科技小镇的案例分享,受到欧方的高度关注,你认为科技小镇与欧洲最前沿的城市发展理念有哪些契合之处?

  李易衡:从规划理念到运营模式,科技小镇都始终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与欧洲最前沿的城市发展理念保持同步。比如,特隆赫姆市政府执行长表示,城市的远景就是如何更宜业宜居,这点与碧桂园科技小镇的目标与理念非常一致:建设为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智慧型枢纽型新社区;挪威科技大学威克曼教授认为“当代城市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的应用与发展,其中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核心”,我们也希望把产城融合、智慧城市、绿色生态、TOD交通模式等先进理念与项目规划建设相结合。

  在我看来,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愿意学习、执行力强、落地速度快。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先生总是强调,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的更加美好。因此,碧桂园森林城市、科技小镇非常愿意成为中欧可持续城镇化的理想实践区。在城镇化发展的新时期,科技小镇坚持质量并重、以质为主的城镇化策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们也愿意借助中欧可持续城镇化创新平台与国际优秀的机构、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将科技小镇作为创新实践基地,使我们的新理念、新策略、新模式能够尽快落地,开花结果,造福社会。

  中国建设报:支撑科技小镇的业态和运营模式是什么?

  李易衡:科技小镇的特色主要在于:第一,专注在一线城市周边和强二线城市做科技小镇;第二,坚定不移的把产业生态圈和生态链搭建好,通过引入更多更优质的合作伙伴,搭建一个开放的产业生态链系统,在科技小镇里坚决先做产业、做活产业,通过重资产开发做持有型物业,利用产业投资带动产业招商,利用产业基金、资产增值获取长远回报;第三,做好科技小镇的完整产业配套,即包括学校、医院、公共服务、住宅配套等科技小镇全配套体系。

  科技小镇由碧桂园进行整体运营管理。但在一些专业领域,我们会寻求与一些专业运营机构合作,比如智慧城市方面,我们跟思科、埃森哲、华为等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在绿色园区建设方面(园区穿梭巴士、充电桩、电动交通工具等),我们也会寻求一些专业机构负责运营。运营平台的搭建会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首期小镇还处于建设筹备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园区运营将会进入实质性阶段。

  中国建设报:科技小镇作为转型创新的探索,还存在哪些挑战,你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支持?

  李易衡:在打造科技小镇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几点认识。

  第一,科技小镇是一个长线投资,不同于以往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在投资周期内会面临政策、市场波动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虽然这是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但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种平衡方式,尽量规避这种风险。

  第二,政策支持的力度。尽管国家对产业园区、特色小城镇有一些政策支持,但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主要是融资等方面,在规划、建设及土地获取等方面,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三,产业资源的导入。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的优势还是在于建设和运营。产业导入对于房企转型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我们拥有比较丰富的产业资源,但是如何能够把这些产业资源吸引过来,让它们留得住,发展得好,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

  

  • 上一篇:大运河国家公园 通州、香河段等4年后正式通航
  • 下一篇:杨保军:中欧城镇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