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科技新闻 > 互联网新闻

从“朋友圈三天可见”,谈谈我们该如何面对社交网络

时间:2017-06-01

9

把社交搞得这么复杂不能怪微信,对面的Facebook也有同样类似复杂的功能,这个世界上的人性都一样,文化层面有所差异,但是所有人性底层并无区别。

所以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好产品,对你来说真意味着好吗?

6

在《象与骑象人》这本经典的心理学通俗书籍中,作者将人脑系统分为控制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我们绝大多数行为都来自于自动化系统,例如骑自行车,开车,打字等等,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需要作出复杂决策的事情。

因此,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依靠无意识的自动化系统进行,毫无察觉,而控制系统只是偶尔出现,如果发现自己拖延,无所事事,想要启动控制系统去对抗自动化系统,则注定失败,因为控制系统每天有其注意力上限,而自动化系统永不疲倦,如同永动机一般。

作者把控制系统比作骑象人,自动化系统比作大象,真正决定我们行为的是大象,而非骑象人。

所以社交网络、信息流这些产品都是为你心中那头大象设计,而不是为骑象人设计。

但同时作者指出,要控制大象并非不可能,需要耐心,需要技巧。

说个中国的古典故事,曹冲称象,当时曹冲为了把大象带到船上去称重,本来大象怎么都不肯动,但是曹冲最后在大象面前摆了一串香蕉,大象终于听话的动了。

是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自己制作香蕉,引导大象去做对的事情。

7

要把“象与骑象人”搞懂,需要阅读大量心理学书籍,以及进行各种实际体验,这不是我这篇文章能解决的事情,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书。

我这里能够聊的还是微信,谈一谈我自己如何不焦虑面对微信,与大象和平共处的经验,各位也可以试试。

1)保持朋友圈关闭,发内容再开启的状态,有需要发朋友圈的时候再打开朋友圈发送内容,发完后顺便可以再看一下朋友圈,然后再关闭。

而这样表面看起来比较麻烦,每次都需要去设置中开关,但相比于动不动就打开朋友圈刷一刷,看到有谁给自己点赞就回去刷一刷的行为,实际上能帮你节省大量时间,并且也并没有完全关闭朋友圈,只不过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刷屏次数。

2)标星好友,主动关注。对于自己真正关注的那些朋友标星,将被动刷朋友圈,变成主动关注,这样你也会与朋友建立起更加点对点的关注,你跟朋友的关系会变得更为紧密。

3)取关所有公众号,再重建关注。错过任何公众号都不至于让你损失几个亿, 10 万阅读的营销号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为了哄你的大象买买买,毫无意义。

我此前就清空了一次公众号,在第二天开始随缘关注各种公众号,并且尽量会去点开,而半年之后,可以再做一次清空,再重复一遍。

4)屏蔽一切即时通讯之外的被动通知,关掉各个APP的消息通知,减少今日头条类内容的打开时间。我不反对碎片化阅读,我反对的是被动阅读。被动阅读的主动权是在大象那边,而不是骑象人这边,我们需要把注意力争夺回来。这与关闭朋友圈,标星好友的逻辑是一样的。

大象是需要引导的,你作为骑象人不引导它,它就只能被其他诱惑所引导。

5)重建主动阅读行为,看那些你重新关注的公众号,听喜马拉雅上下载的音频,或者订阅的各种知识文化类的付费内容,以及看一些kindle电子书,系统化的知识,小说,好的坏的都可以看,不管怎么样,这些内容都必须是你经过主动决策过的选择。

以上,我在做的事情,都是规避被动,强调建立主动的过程,这是对大象引导的过程。

8

回到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社交网络的设计这么复杂?

头图

我认为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原因在于,所有的设计都是为了取悦大象而设计,争夺骑象人的位置,大象嚷嚷着要什么,就为其设计出什么。

但问题是,这种注意力的被动式争夺最后都是不负责任的,是商业化的,我们不能从中获得某种更深刻的体验与成长,更多的都是被肤浅的表面吸引,所以我们在社交网络、社交媒体中收获的往往都是无聊与失落。

真正能够陪伴大象成长的,是骑象人的角色,其必须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对一切信息一切诱惑,尽可能的建立起更多的主动权,负起责任来。

以上,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共2页首页上一页12
  • 上一篇:从黑客大战到黑客大赛 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为何还要打问号
  • 下一篇:柯洁对战Alphago,不出意外地输了,为何大家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