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科技新闻 > 互联网新闻

茄子快传:一个工具APP如何俘获10亿用户

时间:2017-05-26

从0到10

茄子快传从国内诞生到海外落地发展到 10 亿用户,纵观它的整个成长路径,在每个重要节点,都有不同的传播方式来实现用户增长:

在前期阶段,有很多用户来自手机预装。手机预装作为分发渠道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联想帮助我们积累了转型前后的首批用户,也是从这里我们挖到了第一桶金。

在第二个阶段,利用全球社交媒体打开海外市场。出海后,我们希望能与用户之间尽快建立反馈渠道,还未加入社交媒体的时候,茄子快传在Google Play平台有二三十万条的用户留言,用户需要与产品团队之间达成互动。

我们先是专门成立了用户服务团队,每天用英语、葡语、阿拉伯语等各种语言回复每一条评论。后来我们选择以国外使用用户最多的Facebook为主的传播阵地,包括推出线上活动,通过研究当地的节日,设计更有趣的活动与用户直接交流,用一些奖品得到有价值的用户反馈。现在Facebook平台已有四百多万的关注者。

茄子快传的产品设计是在安卓、苹果、微软等各种操作系统之间,实现智能手机、平板和PC三个端口的自由切换。这种去层级化的技术设计能够满足用户群体中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在贫富差距比较大的印度市场。

传输工具适用于多人使用的场景,通过下苦功夫找到核心用户和粉丝,是获得口碑传播和建立较高社交壁垒最有效的方式。当朋友之间都在使用同一款传输软件,选择使用其他产品的做法就显得很鸡肋。很多年轻人也会因为产品本身的简单、便捷,说服父母和周围的朋友使用。

这种口碑传播的效率,前期表现并不是很明显,但是根据数据统计,后期的网络效应带动了用户的快速增长,而且用户留存率也明显提高。

u=2570486437,3990759134&fm=23&gp=0

从国内到海外,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机遇,当地朋友推荐介绍印度市场,到核心的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和配合度,都是茄子快传之所以能成功落地的原因所在。而现在回头来看,出海的关键就在于:

第一,没有畏惧感。

从Intel到联想,外企的工作背景让我并不畏惧海外市场,因为确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说到底大家都是人。

而且经历过中国互联网市场多年的发展,我们本身具有一定的优势,

就像海外的产品,从Facebook到苹果的重磅软件iTunes,产品设计其实有些复杂而且不易搞懂其中的逻辑,我相信在中国市场上绝对不会选择这样的设计。我们对细节的考虑更有经验,也更了解用户的需求。

第二,判断产品是否适合出海。

对于大部分想要出海的创业者而言,最大的难点和障碍在于海外市场陌生的环境,而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更是难以规避的问题。

工具类产品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较少涉及文化属性,只要能够在早期进入市场,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就有机会在还未有同类成型产品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后来我们也看到很多本土的团队抄袭茄子快传,从产品设计到名字,但都是小打小闹,很难做成。

而且国外的分发渠道并不像国内这样复杂,主要依靠App Store和Google Play两大平台,规则明确,边界清晰。在比较完善的市场规则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推广,产品好的内容和功能对提升用户更有效率。

第三,选择对的市场。

互联网产品作为流量导向的产品,需要一定的规模,人口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印度作为突破口最重要的原因。

中国和美国作为产品的两个制高点,吸引了很多人。但是美国人口密度并不大,而且美国市场上的产品类型非常丰富,他们现在的逻辑偏向于纯社交类的产品,像是Snapchat,而茄子快传并不符合它现在的需求。

第四,深入当地观察并交流。

任何一个模式克服水土不服的必经过程就是去当地观察。

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内的共享单车,如果在印度市场投放 10 万辆自行车,可能 3 天之后就没有了。印度的线上支付也不够发达,并不是区分模式好坏的问题,而是面对不同的市场不能一概而论,何况是不同的国家。

我们当时派了很多产品经理去印度,包括后面的用户研究和管理用户反馈,都是去到各个城市,做大量的调研。将用户关注的问题与我们的问题进行交叉比对,进行调查问卷。为了更多地跟年轻人接触,我们去很多学校做活动,甚至找粉丝一起聚会,在吃饭聊天的过程中交流。

timg (2)

深入当地交流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了解用户的生活状态,包括当地的生活水准、消费习惯。包括与当地的企业交流,多了解他们做产品的逻辑,你就能找到产品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和更好的解决办法。所以英语能力很关键,当地的交流很必要。

第五,当地“定制化”模式。

产品真正的落地不是用国内的套路去适配海外市场,而是先观察当地需求,再决定产品模式。

产品做到一定的程度,大家倾向于相信复杂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我们当时的产品逻辑是,需要学习才要使用的产品,肯定不是好产品。苹果的手机和iPad,即使还没接受教育的小孩子也会使用,就是这个道理。

印度市场社会结构非常复杂,多种语言类型混杂,贫富差距导致整个社会的识字率并不高。想要最大程度地获取用户,就要保证即使只认识几个英文字母的人也能使用,用最简单的产品设计让用户实现内容交换。

我们主要的做法是在体验上做加法,在设计上做减法。包括推翻原来的产品架构,重新写代码,搭建框架,逐个解决之前出现的所有问题。从产品内容到页面设计,全部都简单化。

后来Google推荐我们使用他们统一标准的设计方式,但我们还是坚持自己的产品设计。因为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包括设计和规划能力,在海外仍然有很大的优势。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在没有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不到半年时间茄子快传的日增用户开始过百万。

第六,适合的推广方式。

移动互联网端,只要用户超过 3 到 4 亿,口碑还是第一要素。

2015 年8- 9 月份,我们也曾尝试在当地渠道做推广,包括去Facebook、Google买流量,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这种产品。跟产品本身的属性分不开,用户无法通过购买的行为产生传输需求,所以我们发现,要根据产品的使用场景来决定推广方式,而最适合茄子快传的还是口碑传播。

timg (3)

未来在何方?

从互联网的演进来看,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产品都在不断地改变和更迭,而我们也在探索茄子快传产品本身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发现有很多用户传输失败都是因为空间不够,但用户对这个必要的过程后知后觉,所以我们推出了清洁工具CLEANit,提醒用户通过定期清理垃圾来提升传输效率。印度市场上现有的音乐播放器种类虽然很多,但是页面上有大量广告,用户普遍反映体验感并不好。针对拥有足够多音乐的用户,我们推荐他们使用音乐播放器LISTENit来管理音乐。

这两款延伸产品,一方面是根据用户在使用茄子快传过程中表现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找用户在传输内容过程中的切入点,从发现、获取到分享消费,比如LISTENit就是在帮助用户消费内容。

目前两款产品已达到几千万的使用量,但是越往前走,在拥有很大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发现”的目标,判断产品的趋势和用户喜好,但是“获取”却是更复杂的阶段。

不同于中国早期的野蛮生长,即使在海外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仍然会受限于严格的版权规定,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从这个角度去切入并且做透。

但任何人都应该通过符合逻辑的方式去做内容,而不是为了做内容而做内容。快手从一个工具转型为社区,它的逻辑点就在于,通过在GIF工具上加入分享的链接,就有可能变成一个社区。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最符合逻辑的方式去做这件事,不是copy from China完全复制中国的模式,而是去当地看看他们阶段性的需求,以及用户的痛点。然后回过头来看,是否有现成的模式能够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就用全新的产品去满足它们的需求。

在我看来,大家反复提到的构建生态,是说产品流量能够达到像Facebook和Google这样,用户能够对产品形成长期持续的依赖,并且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像我们这样服务用户的产品,只能说产品能力很好,纵观国内,从微信、百度到阿里,都没能做到像他们那样纯全景化的产品。

从中国的文化到设计理念,猎豹和musical.ly都做了很好的海外案例,而我相信只要持续地关注用户,关注需求,关注技术,我们仍然有机会做出除了工具以外的产品,并且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对于我们而言,变现仍然是第二优先级的工作。茄子快传现在还是处于从 0 到 1 的阶段,我们算是活了下来,但距离活得很好,很舒服的阶段还有很远。而距离我们认为的天花板,仍然有很多事可以做。

共2页首页上一页12
  • 上一篇:每逢佳节胖三斤,有个App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 下一篇:得到App发布12款新产品 罗永浩徐小平为其站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