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吧
首页 > 科技新闻 > 互联网新闻

从产品模式到核心资产,创业公司如何快速进化?

时间:2017-05-24

从产品模式到核心资产,创业公司如何快速进化?

序:过去的IT和现在的互联网

把时间倒回 10 年前,当时的互联网还算是新兴产业,更不用说移动互联网这个“未来”概念。当时我在同方微电子任CTO,属于芯片行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 18 个月翻一倍,当时所谓的“摩尔定理”,已经是一个极其快的速度。

其实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我们的芯片用户有 10 亿,直到现在中国每个人还至少在用我们开发的一款到两款芯片,比如身份证,只是大家不知道。就因为“不知道”这三个字,让我们的公司价值就没有办法跟别人比。

因为用户的参与度在决定行业的不同的决策点。

比如腾讯,到今天为止依然保持巨头领先的地位,就是他对于用户的影响力,如何利用用户的影响力影响它的上游。过去我作为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你们都在用我们的产品,但是我们没有办法从你们身上产生价值,你们帮不到我,我也帮不到你。

但现在,用户的价值不一样了,如果你不能跟用户发生交互、发生价值上的升级,你的公司可能就很难跟别的互联网公司竞争。五年前王兴已经说过“每家互联网公司的生命离它的终结可能只有六个月”,如果六个月之内懈怠,这家公司可能就死了。即使今天我们看王兴的美团,也在不断的裂变、进化。今天的美团早就不是团购公司了,如果仅仅还只是团购,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新美大。

所以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企业的进化能力,决定了你的生存能力。否则只会像IBM一样,从之前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垄断者而被苹果替代。

阻碍产品进化最大的敌人是“优势”

比如运营商,为什么飞信很难做到微信的程度?因为它很难摆脱自己已有的优势。短信是一个非常容易赚钱的事儿,它不会把自己赚钱的业务替代掉,因为公司的DNA在那、财务报表在那、股东要求回报在那。所以有些时候如果舍不得扔掉自己的优势,几年后就变成了包袱。

再以腾讯为例,它用微信颠覆了自己的QQ,全球范围来讲都很少有公司做到。设想下作为CEO,两个部门天天在你面前撕,一个部门很赚钱,另外一个部门说想做一点创新但是不盈利,可能亏损五年甚至十年,同时还向你要资源。你能做出决策吗?不容易。

所以企业需要快速对自己的优势有一个趋势性的判断,如果这个优势不在未来趋势上,无论如何都要放掉这个优势。

除“优势”外,“轻敌”和“懒惰”也是很大的问题;比如阿里巴巴对于微信支付,他们曾经把微信红包称之为“偷袭珍珠港”,但客观来说他们确实轻敌了。

另外国内其实有很多企业,普遍认为“反正我赚钱赚的挺开心的,先这么过着吧”。因为中国是经过从八十年代慢慢靠资源、人脉、关系建立一些比较容易赚钱的产业,所以他们就放弃进化了。但需要警惕的是社会不断的变化。比如九十年代大家喜欢说的是万元户,今天北京别说买厕所了,一万块连浴缸就买不起。

所以现在已经不是当年那句“不变的就是变化”,而是不变的是变化,⽽且变化在越来越快。

产品离不开创始人自身的进化

现在很多互联网产品的创始人到今天为止还处于一个“键盘侠”的过程,每天网上看文章,自己写评论,但那不是进化,那是耍嘴皮子。进化的过程必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自己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比如不管是读文章还是现场交流,第一个要素是不要去找到自己的共性,不要跟演讲者找到共性。很多公司内部开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听到有一个人说的跟自己的观点特别像的时候就特别高兴,这个是最没有用的。因为有可能他也是错的,你也是错的,凑在一起就错的越来越远。一定要听让你不舒服的地方。不一定不舒服的就是对的,而是不舒服的地方会让你去思考;最怕一屋子的人说老板说的都是对的,老板错了一起错。

另外很多人喜欢研究其他公司的案例,其实我认为90%别人说的东西,对于自己都没用;因为他说的东西有他的背景,有他的上下文环境在那。你需要把你做的很多实践抽象出来,形成了一句话、一种观点或者一种理论,未来你有可能根据这些指导行动或者未来的判断,这就是抽象的价值,这个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很多人是埋头干活,忘了能把自己过去的做的事共性找出来,理论体系建立起来,这也是一些理论学者在想办法做的。

证实容易易,证伪难。

关于产品模式,很多人认为用户痛点只要有一个事件是真实的,就推到所有的事件,这叫证实。科学的逻辑是一定要把所有不符合条件的都证明了不对,才说另外一个是正确的,就是充分必要条件。难道所有处女座的人都爱干净吗?

100 个看到方向的⼈,只有 1 个可以走到终点

对每一个创始人来讲,不要相信有任何一个方向是你看到的,别人没有看到。也不要说我看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就一定会成为最后那个胜者或者独角兽。在今天资本这么充裕,行业信息这么公开透明的状态下,你想做的每件事儿,几乎至少有 99 个人跟你一样的想到,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创始人就必须作为最后领跑的那个人,过程中需要和那 99 个人不一样。

面对趋势,必须做出足够的分析和了解,没有对于趋势的判断,其他的都是没有用。一定要分析企业所在行业至少未来三年,哪些事儿是会发生的。比如说微车,我们在做车主服务,也在做加油站的运营。如果看十年到二十年,加油站的数量可能已经非常少了,但不代表今天加油站的运营业务不值得去做。加油站未来十年需要有它的产业升级的过程,但是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资产价值。

同时看到趋势还必须看到时机,看到时间窗口。比如说AI,虽然它很好,但AI的发展速度很有可能跟绝大多数今天在创业的人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很多业务不可能这么快利用上AI的效率,AI现在总体还在研究阶段。

关于时机,第一要特别简单粗暴;第二要特别方便的让用户能用,其他的都不重要。

用这这七个字你就能判断这个时机到了没有,是不是足够简单粗暴?是不是对于用户足够的简单?比如共享单车为什么在今天爆发了?共享单车出现得有 20 年了,之前不叫共享单车,应该叫单车租赁。为什么在这个点上一夜之间变成百亿市值了。很简单,因为大家的支付习惯形成了,如果没有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再怎么做也不大。因为无桩是让共享单车爆发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这辆车不用去找,也不用考虑停到哪,而这个事情能达成的原因就是我随时随地可以支付。

如果支付宝还停留在淘宝阶段,共享单车是没有用的,其他的东西都是很多年以前成熟的,不管是GPS还是车的设计,而脱离桩这件事让共享单车找到了时机点。

最可怕的是创始人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资产是什么

你公司的核心资产是什么?是你的员工,还是一些固定资产。前段时间有朋友说,中国的外企在过去 20 年、或者 30 年的发展里,最核心的资产就是房地产。所有的外企未必都赚钱,但他们曾经买了楼,这些楼在他们退出的时候都是最值钱的,这是一个玩笑话。但是每个人回去想一想,有时候你们现在所谓的核心资产可能是特别虚的。

比如有一些人说核心价值是IP,我不一定做游戏,我有IP,我画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全世界都在用,这可能就是它的核心资产,但是也是阶段性的核心资产,到底IP是核心资产,还是设计IP的人是核心资产?这个IP可能今天有人喜欢,明天没有人喜欢;设计IP的人能不能重复设计呢?

比方说腾讯在游戏里,它的核心资产不是游戏IP的设计能力,而是因为他有发行能力。所以腾讯把自己的核心资产定位特别清楚,用户的决策腾讯是可以影响的。比如几年前,你们拿着微信突然开始打飞机的时候,同样还是这一款游戏,但是由我徐磊开发的,还会有多少人玩?

所有如果你是创始人的话,想想你们的核心资产到底是什么?不同行业是不一样的,有些比方说房地产,位置就是核心资产,你能拿到那块地,并且拿到一个合适的价格,那就是核心资产。但是其他有些可能就不是,比如在北京开手机连锁店,真的不是核心资产,你开的连锁店越多,意味这你的付资产越多。因为在北京这样的城市,电商太容易建立了,而在三四线城市,电商的影力没有那么大,那阶段性的线下销售的网络能力,就是核心资产。

所以关于核心资产没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但是必须分析清楚,界定出来我要什么。所有的业务都应该让我的核心资产是在积累,如果你的核心资产是被分散的,或者说我有十几个核心资产,那要么你能有本事把它分成十几个公司,各自发展,要么是在骗自己。

曾经有人给我建议做驾校,因为驾校给过大家恶梦般的体验,不管是教练的态度,所以驾校是有巨大痛点的。而我的决策是不做,至少短期内不作,为什么?因为微车一亿多的车主还要考驾照吗?那块资产也许很重要,但是我的核心资产对于那块资产的价值是不大的。

另外,其实反而现在中国机会最大的一个行业就是各类交易型产品。过去七年很多产品的发展都在放缓,但交易类的这几年却在稳定爬升,比如阿里、京东、唯品会。首先交易不仅仅是电商,今天我可以认为摩拜、OFO这些都是交易性的产品,因为他们离用户最后发生交易的那个环节特别近,包括像送外卖的公司,其实他们都是交易型的。

三⼤大要素:人、数据、智能

在今天互联网的发展模式里,用户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个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因为信息的到达能力变得越来越短,甚至我所在的行业,今天已经慢慢开始出现,中国车主的使用消费习惯可以影响到原油的供应。用户单一的消费行为原本不能影响,但互联网公司把这些行为汇聚到了一起,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就变得越来越大。

第二个就是数据,今天的在线数据量已经到了疯狂的状态,大家完全不能想象自己的数据有可能被怎么利用。有时候不仅仅是数据安全的问题,而是这些数据真真切切在开始创造价值了。

比如消费数据,比如淘宝上的购买的行为,或者甚至只是一个收藏的行为,一个阅读的行为,一个分享的行为,这些都在开始影响。那当一个企业对这些数据的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数据产生结果的能力(有好多公司是只有前面两个,或者只有第一个,那它不是真正能利用好数据的),如果这三方面你都很强,未来你就会是一家强大的公司。因为你能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东西。

对数据要有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智能。这个智能不一定就是简单的说,要人工智能,就要自动驾驶。智能会体现在大量方面,比如说淘宝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广告公司?还是电商公司?其实淘宝是一家商业智能公司,它在帮助那些小商家如何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它做的事情是商业智能,它为每一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它提供解决方案的成本,会远远低于每一家,甚至十万家集合在一起要做的那个努力。如何能够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界面?如何能统一标准的上下线?如何来管理物流?如何来管理电商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到底应该是货还是先付款?这些问题,它用一套统一的解决方案,帮所有的小B都解决了。

它提供的是商业智能,所谓的商业智能就是帮大家抽象出来,原来需要每个人独立去做的事,变成说我能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适用你们大多数人。就像我们今天做加油站一样,那几千座加油站,原本它们都是在自己经营,很难分析自己的数据,但当我有几千座加油站的数据的时候,我就能帮它提供一套更好的经营方式的方案。商业智能的应用场景,很有可能在阶段性来说,要比人工智能在C端的应用场景更多。

共2页12下一页尾页
  • 上一篇:创业者必读:三招教你如何在VC面前“描述”竞品
  • 下一篇:败家娘们输给了同性恋者,3000亿美元的粉红经济为什么飞不起来?